时间: 2025-04-25 19:5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58:47
虞美人 其二
秋来凋尽青山色,我亦添头白。
独行踽踽已堪悲,
况是天荆地棘欲何归。
闭门不作登高计,
也揽茱萸涕。
谁云壮士不生还,
看取筑声椎影满人间。
秋天来了,青山的颜色渐渐凋零,我的头发也渐渐变白。
独自一人走在路上,心中已感到悲伤,
更何况是满地荆棘,根本无处可归。
我闭门不出,放弃了登高的打算,
即使采摘茱萸也只是流泪。
谁说勇士就一定能凯旋归来,
看看四周,筑起的声响和影子充满了人间。
作者介绍:汪精卫(1883-1944),字兆铭,号公衡,近现代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曾是国民政府的要员,后因政治立场的变化而导致了复杂的历史评价。其诗风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历史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汪精卫政治生涯的动荡时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处境的无奈与悲伤。
《虞美人 其二》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无奈的诗作,诗人在秋天的季节里,借助青山凋零和自己白发的意象,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开头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凋零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悲哀。接下来的“独行踽踽已堪悲”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孤独和悲伤,独自一人走在荆棘满地的路上,似乎在表达对未来的无望。
“闭门不作登高计”一语,诗人选择了自我封闭,拒绝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表明他已对人生失去希望。而“谁云壮士不生还”则反映了对战斗与牺牲的思考,勇士未必能凯旋归来,暗示着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极为沉重,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是对人生、历史、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天荆地棘”形象地描绘出困境;“谁云壮士不生还”则通过反问加强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明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青山色”指什么?
a) 青山的颜色
b) 秋天的景色
c) 诗人的心情
“谁云壮士不生还”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悲观
c) 幸福
诗人闭门不出是因为:
a) 想休息
b) 放弃了理想
c) 不想见人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