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2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21:36
《虞美人 其一》
平明载酒登高去。湖畔停船处。
几株乌桕未全红。犹喜黄花开遍小桥东。
长江一望环如带。放眼千山外。
开樽更上越王城。多少夕阳江上晚来晴。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与朋友们一同到湘湖游玩的情景。清晨,大家带着酒登高远眺,船停在湖边。看到几株乌桕树尚未完全变红,心中却仍然欢喜于小桥东边的黄花盛开。远望长江,宛如一条环绕的带子,眼前是千山万水。举杯畅饮,登上越王城,多少次夕阳照在江面上,晚霞映得宁静而美丽。
毛奇龄(约1640—?),字子华,号天樽,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此诗作于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传统,诗人在与友人游玩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友谊的珍贵,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虞美人 其一》通过清新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重阳节的游玩情景。诗中以“载酒登高”为引子,勾勒出一幅秋日的美丽图景。诗人通过对湖畔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特别是那几株尚未完全红透的乌桕,仿佛在提醒读者:秋天的变幻是渐进的。尽管乌桕未全红,但黄花却已盛开,体现了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并存。
长江的描绘则增添了一份壮阔,江水蜿蜒,千山外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最后“开樽更上越王城”一句,既有对历史的回望,也有对友情的珍惜,夕阳映照下的江面,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季美景的赞美、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提到的“乌桕”代表什么季节?
“开樽更上越王城”中,“樽”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什么花?
杜甫《登高》与毛奇龄《虞美人 其一》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感慨;而毛奇龄的诗则充满了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愉悦,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