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3:03
菩萨蛮 寄通州远堂宏书记
呆翁和尚 〔清代〕
蝉声满叶驱残暑。
悠然兴趣何人语。
石乳煮来香。
苑堂粗葛凉。
閒书三两卷。
秪可遮双眼。
扶杖到溪头。
且看碧树秋。
蝉鸣声在树叶间响起,驱散了残暑的气息。
悠然自得的情趣,谁来与我聊聊?
石乳煮成的饮品散发着香气。
园中的凉意来自粗糙的葛藤。
闲暇时有三两本书可以翻阅,
只够我遮住双眼小憩。
我拄着拐杖来到溪边,
不妨看看碧绿的树木在秋天的映衬下。
呆翁和尚,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本诗写于通州,可能是在一个夏秋交替的时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
这首《菩萨蛮》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以“蝉声满叶”引入,蝉鸣不仅是夏天的象征,更是悠闲夏日的写照。接着通过“悠然兴趣何人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交流的渴望,反映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与期待。
接下来的“石乳煮来香”和“苑堂粗葛凉”则呈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人通过品味自然的香气与凉意,感受到生活的惬意和安宁。后面的“閒书三两卷”,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化修养,也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说,生活中有书籍作伴,便可找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诗人以“扶杖到溪头”收束全篇,渴望在溪边静观秋天的碧树。此时的溪水与树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永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生命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自然的描绘和淡淡的情感,传达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使其成为清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石乳”是指什么?
a) 一种饮品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扶杖到溪头”中,诗人用什么工具帮助自己?
a) 杖
b) 绳子
c) 书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c) 对个人成就的自豪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