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3:09
叟也胸中天地宽,
云烟衮衮出毫端。
如何万里经行处,不费晴窗半日看。
这位老者心中有着广阔的天地,
他的笔端能写出如云似烟的浩瀚景象。
怎能在这万里行走之地,
只需在晴窗前看半日就能领悟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云烟”,可能与传统文化中对书法的描绘有关,书法常被比喻为“云烟”,象征着流动与变化的美感。
作者介绍: 史弥宁(生卒年不详),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他的诗歌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书苏道士江行图后》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可能受到当时文人对自然与哲理思考的影响,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和书法艺术的感悟。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老者胸怀的宽广与艺术的深邃。开篇用“叟也胸中天地宽”来描写老者的境界,暗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接下来的“云烟衮衮出毫端”,则形象地展现了书法的流畅与艺术的魅力,老者把自然景象化作笔下的云烟,显示出他对艺术的超凡驾驭能力。
“如何万里经行处,不费晴窗半日看”一句,表面看似在质疑,以简单的观察就能领悟深邃的道理。实际上,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哲学思考,强调了真正的领悟需要深入的体验与思考,而不是表面的观察。这一反转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人思考艺术的真正内涵,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传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敬畏,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艺术的深邃与人生的哲理,强调了胸怀与见识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深入的体验而非简单的观察来理解生命与艺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叟也胸中天地宽”中的“叟”指什么?
“云烟衮衮出毫端”中的“毫端”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晴窗”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书苏道士江行图后》通过叟的形象和书法的比喻,传达了对艺术的深刻思考,而《登高》则通过高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两者的不同风格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和深刻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