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7:34
湘水衡云画轴开,
天将此本勘诗才。
我无健句可题品,
包宁江西曾撙斋。
湘水的波光与高空的云彩如同一幅画卷徐徐展开,
上天要在这幅画卷上校勘出诗才的本质。
我没有雄健的句子可以去评赏,
包宁在江西曾经闭门读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史弥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其诗词作品著称,尤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见长。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一个风景如画的时节,作者在湘水之畔,感受自然的灵气与诗意,试图进行诗的创作,但自觉才情不足,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自谦与对自然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水与云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自我文学才华的反思。诗的开头以“湘水衡云”引入,展现出一种悠然的自然风光,既有山水的壮美,又有云雾的飘渺,仿佛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境地。接着,诗人提到“天将此本勘诗才”,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隐含了对诗才的追求与渴望,似乎在说上天要考验自己的诗才。
而“我无健句可题品”则是诗人自谦的表现,表现出一种对自己创作能力的不自信和无奈,显示了他对高标准的追求。最后一句“包宁江西曾撙斋”则将个人感受与历史人物结合,体现出一种文化传承的意蕴,包拯的形象也为整首诗增添了道德的光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我的反思,形成了一种轻柔而又深刻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文学创作的自省,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敏感与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水”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自称没有“健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包宁”在诗中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而史弥宁的作品则在自省中带有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