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10
避暑城东十里行,旁人休诧是逃名。
丹崖碧水开仙府,风格龙楼仰帝京。
冠盖登临增地胜,笙歌清绝带泉声。
惭予归自西台晚,未得相逢共咀英。
在城东十里之外避暑,别人不要以为我是在逃避名声。
红色的山崖和碧绿的水流形成了人间仙境,
在这儿的风光和龙楼一样,仰望着帝都的壮丽。
登高远望,四周的景色更显壮丽,
悠扬的笙歌伴随着清泉的声音,令人陶醉。
我感到惭愧,自己从西台归来时已是晚了,
未能与你相会,共同品味这美好的风景。
吕卣,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交往的珍视。其诗风清新,意象生动,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这首诗创作于避暑之际,诗人为了逃避烈日的炙烤,选择在城东的山水间避暑。这一活动不仅是个人享受自然的方式,也反映了明代士人的生活情态,强调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避暑的胜地,充满了自然的美感与人文的情怀。首联“避暑城东十里行”,简洁地引入了诗人的避暑之旅,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接下来的“旁人休诧是逃名”,则展现了诗人对外界评价的淡然态度,表明他并不是为了逃避名声而避暑,而是为了享受自然和宁静。
诗中的自然意象极具画面感。“丹崖碧水开仙府”,生动地描绘了避暑地的美丽风光,仿佛人间仙境般的存在,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愉悦。“风格龙楼仰帝京”,不仅让人联想到壮观的宫殿,也隐喻了诗人对帝国繁华的向往。
“冠盖登临增地胜,笙歌清绝带泉声”,这一联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官员登高望远的场景与悠扬乐声的交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最后,诗人以“惭予归自西台晚,未得相逢共咀英”收尾,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遗憾,表现了人际情感的温暖与缺失。
整首诗以避暑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选择题:诗中“丹崖碧水”主要描绘了什么?
填空题:诗人对外界的评价态度是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笙歌”是指现代音乐。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