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9:15
声声慢
作者: 王沂孙〔宋代〕
啼螀门静,落叶阶深,秋声又入吾庐。
一枕新凉,西窗晚雨疏疏。
旧香旧色换却,但满川残柳荒蒲。
茂陵远,任岁华苒苒,老尽相如。
昨夜西风初起,想莼边呼棹,橘后思书。
短景凄然,残歌空叩铜壶。
当时送行共约,雁归时人赋归欤。
雁归也,问人归如雁也无。
夜深时,虫鸣声在门外静静回荡,落叶铺满了台阶,秋天的声音再次传入我的小屋。一觉醒来,感到一阵新凉,西窗外的细雨稀稀落落。旧时的香气与色彩已被更换,只剩下满川残柳和荒芜的蒲草。茂陵远在天边,任凭岁月悄然流逝,老去的情谊如同相如那样。昨夜西风初起,想起了在莼边划船的情景,想念在橘树下书信往来的日子。短暂的光景令人感到凄凉,残歌轻轻敲打着铜壶。当时我们约定送别时再相聚,如今雁儿归来,人却依旧无归。雁儿已归,问问人是否如雁一样也无归期?
作者介绍: 王沂孙,字士美,号江村,宋代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清新淡雅见长。
创作背景: 《声声慢》创作于秋季,正值离别之际,诗人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岁月和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声声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沉的情感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与对逝去岁月的惆怅。开篇以“啼螀门静,落叶阶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秋夜氛围,虫鸣和落叶声交织成一幅静谧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秋夜的凉意与孤寂。接着,诗人描绘了窗外的细雨和内心的凉意,既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心境的反映。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回忆起往昔的香气和色彩,流露出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尤其是“任岁华苒苒,老尽相如”,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使人感到深深的惋惜。最后,诗人以雁归来作结,既是对过往情谊的眷恋,也是对未来归期的渴望,形成了一个圆满的闭合。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动人,让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展现了诗人丰富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虫鸣声是如何形容的?
A. 嘈杂
B. 悄然
C. 哀伤
答案: B. 悄然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在哪些句子中?
A. “任岁华苒苒”
B. “想莼边呼棹”
C. “短景凄然”
答案: B. “想莼边呼棹”
诗中最后提到的“雁归”象征着什么?
A. 分离
B. 归属
C. 旅行
答案: B. 归属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声声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均表现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沂孙则在景色与情感的结合上更为深沉。两者均展现了宋代词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