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59
诡遇背驰先自失,丘陵之获亦何为。
彼哉舍已徇於物,所得安能直所遗。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人们的追求与内心的真实自我背道而驰时,最终只会失去自己,得到的也只是空物。即使获得了一些外在的东西,这些收获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些舍弃自我而迎合外物的人,所得到的又何能与他们所失去的相比呢?
诗中提到的“舍已徇於物”,与儒家思想有关,强调个人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孟子在其著作中常提到自我修养与外界行为的关系,认为真正的成功在于不失去自我。
陈普(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德明,号逸云,主要以诗、词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个人内心的探索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明快。
《诡遇获禽》是陈普在观察到社会风气与人心浮躁后写成的,旨在警醒人们要守住内心的真实与自我,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道德困境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内心的真实与外界的追求之间的关系。诗人用“诡遇背驰”开篇,立刻引入了一个矛盾的状态,强调人们在追求外在利益时,常常会偏离自己的内心方向。接着,诗人提到“丘陵之获”,用此形象来比喻那些微不足道的外在收获,暗示这些成就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价值。最后一句“所得安能直所遗”,更是发人深省,指出那些为了外物而舍弃自我的人,最终能得到什么呢?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道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整首诗强调了追求外在物质与内心真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对个人价值与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告诫人们要守住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物所动。
诗中“诡遇背驰”意指什么?
A. 意外的好运
B. 与理想相悖的遭遇
C. 追求真理
“丘陵之获”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A. 表示荣耀
B. 比喻微不足道的收获
C. 代表丰收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反思内心与外物的关系
C. 赞美自然
苏轼与陈普在作品中都强调内心世界的重要性,但苏轼更倾向于描绘理想的生活状态,而陈普则更关注现实的冲突与反思。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但主题均指向内心的真实与社会的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