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上·武帝

《咏史上·武帝》

时间: 2025-04-27 14:53:18

诗句

文帝端能杀少翁,景皇不解斩常融。

正心数语深加意,位在三皇五帝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3:18

原文展示

文帝端能杀少翁,
景皇不解斩常融。
正心数语深加意,
位在三皇五帝中。

白话文翻译

文帝果断地杀了少翁,
景皇却不理解为何要斩常融。
以真心的几句言辞深刻地表达了意图,
他的地位在三皇五帝之中。

注释

  • 文帝:指汉文帝刘恒,西汉第二位皇帝。
  • 少翁:指少翁是当时的一个重要人物,因反对而被杀。
  • 景皇:指汉景帝刘启,西汉第三位皇帝。
  • 常融:常融是当时的一个权臣,因权力之争而被斩。
  • 三皇五帝:古代中国的传说中的贤明君主,代表了理想的统治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元亮,号懋亭,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主要以诗、文、书法见长。其诗风兼具古风和清新,常常关注历史与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历史背景复杂,国家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与权力更迭。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行为,表达对权力与人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咏史上·武帝》是一首通过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政治与人性复杂关系的诗作。诗中提到的汉文帝和汉景帝,象征着不同的治国理念与权力观。在诗的开头,文帝因果断决策而被称赞,杀了少翁显示了其果断与决绝。而景皇因未能理解与斩杀常融的原因,表现出政治斗争中的困惑与无奈。

通过对比,两位皇帝的不同表现引发读者对权力的思考。文帝的果断与景皇的犹豫,反映出在历史的洪流中,如何平衡个人道德与国家利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最后一句“位在三皇五帝中”,不仅仅是对文帝历史地位的肯定,也隐含着诗人对理想统治者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帝端能杀少翁:文帝的果断和能力在于能做出艰难的决策。
  2. 景皇不解斩常融:景皇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出的困惑,未能理解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决策。
  3. 正心数语深加意:表达出诗人对政治决策的思考,几句真诚的话语中蕴含深意。
  4. 位在三皇五帝中:强调文帝在历史地位中的重要性,与理想的统治者并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帝端能”与“景皇不解”,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历史人物的行为比作对历史的反思,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人物为引子,探讨了权力与决策的复杂性,以及理想统治者的标准。通过对比不同皇帝的决策,诗人提出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帝:象征果断与智慧。
  • 景皇:象征犹豫与困惑。
  • :体现权力斗争的残酷。
  • 三皇五帝:代表理想的统治者,象征历史的辉煌与道德标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帝在诗中被描述为何? A. 果断
    B. 犹豫
    C. 无能

  2. 景皇对常融之死的态度如何? A. 理解
    B. 不解
    C. 支持

  3. 诗中提到的“三皇五帝”代表什么? A. 现代统治者
    B. 理想的统治者
    C. 反面教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对比,虽然两者都是讨论历史和理想,但王安石更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而陈普则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决策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代书寄泗州钱侍郎 奉和武功学士舍人纪赠文懿大师净公 印秀才至舒州见寻,别后寄诗依韵和 忆新淦觞池寄孟宾于员外 奉和御制棋二首 步虚词五首 其四 送客至城西,望图山,因寄浙西府中 和王明府见寄 又赋早春书事 送文懿大师净公西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绵绵不断 羊字旁的字 团剥 音叉 口字旁的字 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禄结尾的成语 一张一弛 万世之计 秃宝盖的字 晩叶 金字旁的字 清官难断家务事 饶野 醅醲 提心在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