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别诗四首·其三

《春别诗四首·其三》

时间: 2025-08-07 19:08:27

诗句

江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清尘。

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9:08:27

原文展示:

江东大道日华春,
垂杨挂柳扫清尘。
淇水昨送泪沾巾,
红妆宿昔已应新。

白话文翻译:

在江东的大道上,春日的阳光灿烂明媚;
垂柳轻摇,拂去路上的尘埃。
淇水昨夜送别时,泪水沾湿了手巾;
昔日的红妆如今已经焕然一新。

注释:

  • 江东:指的是长江以东的地区,春天的象征。
  • 大道:宽阔的道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日华春:阳光明媚的春天。
  • 垂杨:垂柳,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淇水:指淇河,古代的一个典故,常用来代表离别的情景。
  • 红妆:指女子的妆容,象征青春与美丽。

典故解析:

“淇水送别”出自《诗经·王风·淇奥》,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淇水因其清澈而著称,常被用作思念和送别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子显,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南朝,活跃于文学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春日送别友人或爱人时所作,表达了惜别之情。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寓意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与离别的伤感,开篇以“江东大道日华春”描绘了春日的温暖与生机,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接着,诗人以“垂杨挂柳扫清尘”展现了春风拂面的柔和,柳树的轻摇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愁苦。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提到“淇水昨送泪沾巾”,使人联想到古人送别时的情景,泪水浸湿了手巾,感情真挚而动人。最后一句“红妆宿昔已应新”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希望,虽然离别令人惆怅,但生活依旧在继续,新的开始即将到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惆怅,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江东大道日华春”:描绘了春日的大好风光,表现出春天的美好。
    2. “垂杨挂柳扫清尘”:柳树轻摇,似乎在为路人拂去尘埃,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
    3. “淇水昨送泪沾巾”:提到送别时的泪水,表现了离别的伤感。
    4. “红妆宿昔已应新”:暗示着离别后的新生活,给人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日与美好联系,寓意人生的希望与美好。
    • 拟人:柳树的摇曳象征着情感的流动,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春天的美好景象开篇,承接着离别的情感,并在最后展现出生命的希望与新的开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感伤。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柳树:常与离别相关,表现出思念与柔情。
  • 泪水:象征离别的伤感与情感的真实。
  • 红妆:代表青春与美丽,暗示着生活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淇水”主要象征了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离别的情感
    C. 春天的气息

  2. “垂杨挂柳扫清尘”一句中的“扫清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向往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离别的伤感
    B. 春天的美丽
    C. 生活的希望与变迁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by 李白
  • 《送别》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萧子显的《春别诗四首·其三》同样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但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对故乡的思念,而萧子的作品则在春天的背景下表现出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
  • 《南北朝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遂转运梅学士巡边郡四首 南宫宿斋静思陕城东阁行 中书秋日有怀青社旧游因书一首 秋夜怀归 重阳登高偶作 应制赏花 暇日 琼林苑应制 辇下书怀 夜坐有怀寄张士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字旁的字 若时 衣冠优孟 聿字旁的字 梗泛萍漂 崇洋媚外 麻字旁的字 游山屐 包含阉的词语有哪些 桑间之约 蜃氛 片字旁的字 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磈磥 米字旁的字 假痴假呆 托诸空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