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7:47
此君轩
苏轼
云幢烟节十洲人,
犀甲檀枪百万军。
翳荟丛生何足道,
此君真是此君君。
这位君子如云彩般轻盈,宛如烟雾般飘渺,仿佛来自十洲的神人;
他的铠甲如犀牛的角般坚硬,手握檀木的长枪,能指挥百万大军。
在这繁茂的荆棘丛中,他的存在又有什么值得谈论的呢?
这位君子,真的就是你所想象的君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十洲”可能源自古代神话传说,象征理想的境界;而“犀甲檀枪”则强调了武器的威力,可能隐喻君子的能力和才智。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起伏,作品涵盖诗、词、文、赋,风格多样,尤以豪放派词作著称。
创作背景: 《此君轩》创作于苏轼政治生涯的动荡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理想人物的追求与思考,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思考。
《此君轩》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辨的诗,诗人通过对理想君子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开篇以“云幢烟节十洲人”描绘出一个轻盈而神秘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气质。这种理想化的形象使人对其产生强烈的向往与敬仰。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又提到“犀甲檀枪百万军”,将这个理想君子的形象与强大的军事力量相结合,反映出他对现实的认知: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君子的理想并非单纯的美好,而是需要具备实际的能力与影响力。
最后一句“此君真是此君君”则引人深思,暗含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或许在暗示理想中的君子并不如想象中完美,反而可能只是一个虚幻的存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与思考,使整首诗具有了深邃的哲理意味,激发读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人与社会的深入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现出对理想人物的向往,同时也对社会现实时事的深刻反思,提出了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与实际的无奈之间的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云幢烟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形象?
“犀甲檀枪百万军”这句话强调了理想君子的什么特质?
诗的最后一句“此君真是此君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