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5:27
郑君故多方,元翁所亲指。
奇文二百篇,了未出生死。
素书在黄石,岂敢乱跪履。
万法等成坏,金丹差可恃。
郑君曾经出身在多种地方,元翁(指元代的道教人物)也曾亲自指点过我。
那些奇特的文章有二百篇,然而它们的道理仍未完全明了。
那些古老的书籍存放在黄石之上,我怎敢随便踩踏?
万法都将归于消亡,金丹之术也不一定能依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兼具理性与感性,擅长多种题材的创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对《山海经》的阅读与思考之际。他对古代文献的尊重以及对道教文化的理解,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对古典文献的敬畏与探索精神。开头提到的“郑君”和“元翁”,不仅是对古代智者的致敬,更是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接下来的“奇文二百篇”,让人联想到《山海经》的奇特与深奥,显示了苏轼对古代典籍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素书在黄石”一句,表达了他对经典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敬畏,黄石作为道教文化的象征,暗示着真正的智慧与真理难以轻易获得。最后一联“万法等成坏,金丹差可恃”,则深刻反映出对道教炼丹术的思考,认为即便是追求长生的道理也并非绝对可靠,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探讨,展现了苏轼对文化的反思及其人生态度,兼具哲理和文学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思考,表现出对古典文献的敬畏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理解,强调知识的探求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郑君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万法等成坏”主要表达了什么?
“金丹差可恃”意味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