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苏轼雨竹图

《题苏轼雨竹图》

时间: 2025-04-26 06:33:01

诗句

叶密雨偏重,枝垂雾不消。

会看晴日后,依旧拂云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01

原文展示:

叶密雨偏重,枝垂雾不消。
会看晴日后,依旧拂云霄。

白话文翻译:

叶子茂密,雨水在上面显得格外沉重;树枝低垂,雾气仍然没有散去。
等到晴天来到时,它依然会轻轻拂动云霄。

注释:

  • 叶密:树叶繁茂,形容竹林的茂盛。
  • 雨偏重:雨水在竹叶上积聚,有压迫感。
  • 枝垂:树枝低垂,形象地描绘出竹林的情景。
  • 雾不消:雾气未散,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会看晴日后:指未来的某个时刻,当天气晴朗时。
  • 依旧:依然,仍然。
  • 拂云霄:轻轻拂动天空,形象地表现竹子的高大。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竹林的雨雾景象,表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心境的交融,符合宋代诗人崇尚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文人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著名词人,与苏轼、李清照并称。秦观的词风婉约细腻,擅长描写女性情感与自然景物。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秦观的创作巅峰时期。诗人在此时常常游历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的变化与美丽,借此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

诗歌鉴赏:

《题苏轼雨竹图》描绘了一个雨后竹林的宁静景象。诗开头用“叶密雨偏重”表现出雨水压在竹叶上,给人一种沉重而又生动的感觉,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枝垂雾不消”则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氛围,雾气缭绕,意境朦胧,给人以遐想空间。最后两句“会看晴日后,依旧拂云霄”则引入了未来的希望,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期待与向往。这种期待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憧憬,也是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与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叶密雨偏重:描绘雨后竹林的浓密,突出自然景象的力量。
    • 枝垂雾不消:形象展示雨后竹林的幽静与神秘。
    • 会看晴日后:引出未来的变化,表现时间的流逝。
    • 依旧拂云霄:表达竹子的坚韧与高尚,象征着诗人的理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与云霄的对比,表现出诗人理想的高远。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竹子似乎与云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雨后竹林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诗人崇高的情操。
  • :象征生命的滋润和自然的洗礼。
  • :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期待。
  • 晴日:代表希望与光明,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叶密雨偏重”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竹林的茂密和雨水的沉重
    • B. 竹子的高大
    • C. 雾气弥漫
  2. “依旧拂云霄”中,“拂”字的意思是:

    • A. 打击
    • B. 轻轻擦过
    • C. 触碰
  3. 诗人通过描绘竹林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期待
    •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对比秦观的《题苏轼雨竹图》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但秦观更显细腻与柔美,而苏轼则表现出豪放与飘逸,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赏析指南》

相关查询

寄迁客 洛中作 晚秋江上作 宪宗皇帝挽歌词 宿淮阴水馆 赠庐山僧 题陆墉金沙洞居 中秋夜杭州玩月 早春钱塘湖晚眺 相和歌辞。雁门太守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人耳目 牙齿 言事若神 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顺风使船 凫趋雀跃 延揽 埽境 言字旁的字 包含胤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虐饕 济窍飘风 开犁 包含憬的词语有哪些 曰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