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5:30
寄元孚道人
作者:陈陶 〔唐代〕
梵宇章句客,佩兰三十年。
长乘碧云马,时策翰林鞭。
曩事五岳游,金衣曳祥烟。
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
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风前。
横輈截洪偃,凭几见广宣。
尔来寤华胥,石壁孤云眠。
龙降始得偈,龟老方巢莲。
内殿无文僧,驺虞谁能牵。
因之问楚水,吊屈几潺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描绘了一个身处梵宇的读书人,三十年来佩戴着兰花,骑着碧云马,手持翰林鞭,俯瞰五岳的游历,身着金衣,拖曳着祥和的烟雾。高攀桐君,左倚鸑鷟,悲伤于秋雨中,抓摘星星于春风前。诗人想象自己横渡洪水,凭几而坐,见到广宣。此后,梦醒时分,石壁上孤云沉睡。龙降之时,初得禅语,龟老时得莲根。内殿无僧人,驺虞又能牵谁?因而向楚水提问,吊念屈原的泪水细流。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于中期。其作品多描绘道教思想,风格清新、脱俗,常体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陶对道教与人生哲学的反思中,借助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神话元素,表达对自由、理想与追求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象和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而著称。诗人通过对梵宇的描绘,展示了他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在首联中,诗人以“梵宇章句客”自称,体现了他对道教经典的研究与品味。“佩兰三十年”则暗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坚持与追求。接下来描绘的“长乘碧云马,时策翰林鞭”更是将诗人的洒脱与文人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间的描绘如“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风前”,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尤其是“横輈截洪偃,凭几见广宣”,展示了诗人对道教哲学的理解与思考,表现出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的结尾“因之问楚水,吊屈几潺湲”,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与对流亡者的同情,富有深意且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洁理想与道教文化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与理想生活的执着,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敬仰与感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佩兰三十年”中的“兰”象征什么?
A. 高洁 B. 富贵 C. 繁华
诗中提到的“龙降”象征什么?
A. 吉兆 B. 灾难 C. 离别
诗人问楚水的原因是什么?
A. 追忆往昔 B. 表达失落 C. 向屈原致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陈陶的《寄元孚道人》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主题上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陈陶更侧重道教文化的内涵,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由。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