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谒康陵

《谒康陵》

时间: 2025-04-29 01:02:21

诗句

早雾笼山暝,新松匝殿稠。

三边余武烈,八骏想神游。

花萼皇情远,衣冠岁事修。

伤心大官酒,犹得献千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02:21

原文展示:

早雾笼山暝,新松匝殿稠。
三边余武烈,八骏想神游。
花萼皇情远,衣冠岁事修。
伤心大官酒,犹得献千秋。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山峦,殿宇被新松环绕得十分茂密。
三边的战功依然辉煌,八匹骏马仿佛在神游。
花萼的皇宫情怀已然遥远,衣冠的岁月也在不断修缮。
令人伤感的是那些大官的酒宴,然而仍能献上千秋的美名。

注释:

  • 早雾:清晨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气氛。
  • 笼山暝:笼罩着山的昏暗,暗示天色渐暗或雾气弥漫。
  • 新松:新长成的松树,象征生机与青春。
  • 匝殿稠:环绕着殿宇密集的意思,表现出环境的幽静。
  • 三边余武烈:三边指的是边疆,武烈指的是武功显赫,表现出国家的强盛。
  • 八骏:指的是八匹骏马,象征英勇与骏逸,表现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 花萼皇情远:花萼是指花的托子,皇情暗指皇家的情怀,意指皇家的政治远离百姓。
  • 衣冠岁事修:衣冠代表官员的服装,岁事修则表示岁月的变迁与修缮。
  • 伤心大官酒:感到伤感的是官员的奢华宴饮,反映出对政治腐败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梦圭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闻名。生平事迹不多,但其作品常带有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与时代感受。

创作背景:

《谒康陵》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强盛与社会动荡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对国家强盛的自豪与对政治腐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自然景象开篇,给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感觉。作者通过“早雾笼山暝”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人产生对自然的思考。接着,诗人转向对国家荣光的追忆,“三边余武烈,八骏想神游”展现了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与对过去辉煌的怀念。这两句中,诗人用“余武烈”来形容国家的武功,彰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花萼皇情远,衣冠岁事修”则引入了对当今政治的思索,表现出对皇权的疏离与对历史的反思。诗人在这里似乎在质疑当下的政治状况,感叹岁月变迁中,皇家的情怀已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冷寂。

最后两句“伤心大官酒,犹得献千秋”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官场奢华的无奈。诗人通过大官的酒宴,反映出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敏感,强调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也有对人事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社会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雾笼山暝:描绘清晨的薄雾笼罩山峦的景象,营造出神秘而宁静的气氛。
  2. 新松匝殿稠:新长成的松树环绕殿宇,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古老建筑的和谐。
  3. 三边余武烈:边疆的武功依然显赫,表现出对国家力量的自豪感。
  4. 八骏想神游:八匹骏马似乎在神游,象征着对英雄豪杰的追忆与向往。
  5. 花萼皇情远:花的托子与皇家庭的情怀已然遥远,感叹政治的冷漠与疏离。
  6. 衣冠岁事修:官员的服装与岁月的变迁,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无奈。
  7. 伤心大官酒:令人伤感的是官员的奢华酒宴,反映出对腐败现象的无奈。
  8. 犹得献千秋:虽然感到伤心,仍能为历史留下美名,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八骏想神游”,用马象征英雄的自由与骏逸。
  • 对仗:如“新松匝殿稠”与“三边余武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如“花萼”象征皇室,表达对政权的关注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对比,表现出对国家荣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政治的忧虑,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早雾:象征迷蒙、未知,也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 新松:象征生命与希望,体现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美。
  • 三边:代表边疆,表达了国家的强盛与历史的厚重。
  • 八骏:象征英雄与骏逸,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 大官酒:象征奢华与腐败,反映对现状的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早雾”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宁静
    B. 喧嚣
    C. 兴奋
    答案:A

  2. “三边余武烈”中的“三边”指什么? A. 三个国家
    B. 三个地方
    C. 边疆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伤心大官酒”主要反映了什么现象? A. 官员的奢华生活
    B. 民众的快乐
    C. 历史的辉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1. 《谒康陵》与《登高》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但《谒康陵》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而《登高》则是对个人遭遇的感叹。
  2. 《谒康陵》与《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时局的忧心,但《春望》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对家庭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内涵与美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红桥篇 送孙恺似孝廉 移家城北 其二 移家城北 其一 冒巢民年八十寓书索诗兼以字卷及金少君画册见寄 湖南别业 游西山 丁氏宅 李介山席上 陈素斋席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乔装打扮 卜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谷害 遗风旧俗 痛楚彻骨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怀觚握椠 耳鸣目眩 锦服 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蓼的词语有哪些 赏阅 儿字旁的字 三长两短 子字旁的字 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