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4:00
雷雪行二首
作者: 顾梦圭 〔明代〕
群方水旱岁不虚,郡国正奈无仓储。
何人建议募输粟,只恐米来民半无。
天子亲耕后亲织,转见民间多菜色。
明堂清庙事且迟,一土一木民膏脂。
全诗翻译:
这一年各地水旱交替,年成没有虚假,但各郡国却无粮仓储备。
是谁提议募捐输送粮食,只怕米粮送来时,百姓也半无所获。
天子亲自耕种后又亲自织布,转眼间看到民间多了蔬菜的颜色。
明堂和清庙的事务都显得缓慢,土地和树木都是百姓的滋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梦圭,明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深具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时期,农民生活困苦,水旱灾害频繁,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及对统治者的期望。
顾梦圭的《雷雪行二首》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特定历史背景下民生的困境与对统治者的期待。诗中开篇以“群方水旱岁不虚”引入,清晰地描绘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接着提到“郡国正奈无仓储”,更是直接揭示了地方政府在粮食储备上的失职,显示出作者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何人建议募输粟,只恐米来民半无”一句,表现出对募捐粮食政策的质疑,暗示即便有外来支援,百姓依然难以得到实惠。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焦虑。
后半部分,作者转而描绘天子亲自耕作与织布的场景,暗含对统治者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更多地关注民生,真正实现“转见民间多菜色”的理想。最后一句“一土一木民膏脂”则将诗的主题升华,强调土地与树木是民众生存的根本,暗含对大自然的感恩与对百姓生计的关注。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对民众的责任感与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注和对统治者的期待,强调了土地与自然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自然灾害是:
A. 水灾
B. 旱灾
C. 水旱交替
D. 以上都是
诗人对募捐粮食的态度是:
A. 积极支持
B. 中立
C. 表达质疑
D. 完全反对
“一土一木”在诗中象征着:
A. 国家财富
B. 民众的生计
C. 自然环境
D. 农业发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