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亭临眺

《江亭临眺》

时间: 2025-04-26 14:42:02

诗句

问得梅花信,寒林动晚声。

雨来山渐远,潮去水还清。

寥落寻新句,欢娱解宿酲。

相携归路滑,灯火近孤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2:02

原文展示:

江亭临眺 徐玑 〔宋代〕 问得梅花信,寒林动晚声。 雨来山渐远,潮去水还清。 寥落寻新句,欢娱解宿酲。 相携归路滑,灯火近孤城。

白话文翻译:

询问梅花的消息,寒冷的树林在傍晚时分发出声响。 雨来时,山峦似乎渐行渐远,潮水退去后,水面依然清澈。 在寂静中寻找新的诗句,欢乐能解除宿醉的困扰。 手牵手走在滑滑的归路上,灯火照亮了靠近的孤城。

注释:

  • 梅花信:指梅花的开放信息,常用来比喻消息或音信。
  • 寒林:寒冷的树林。
  • 晚声:傍晚时分的声响。
  • 寥落:寂静冷落。
  • 宿酲:宿醉,指前一晚饮酒过量后的不适感。
  • 孤城:指偏远或孤立的城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号梅溪,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徐玑在江边亭子远眺时的所感所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亭子远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以“问得梅花信”开篇,引入了冬日的气息和诗人对梅花的期待。颔联和颈联通过对雨、山、潮、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和诗人对这种美的感悟。尾联则通过“相携归路滑,灯火近孤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温馨感受和对孤城的淡淡忧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诗人询问梅花的消息,寒冷的树林在傍晚时分发出声响,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期待的氛围。
  • 颔联:雨来时,山峦似乎渐行渐远,潮水退去后,水面依然清澈,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
  • 颈联:在寂静中寻找新的诗句,欢乐能解除宿醉的困扰,表达了诗人的创作冲动和生活态度。
  • 尾联:手牵手走在滑滑的归路上,灯火照亮了靠近的孤城,描绘了归途的温馨和对孤城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问得梅花信”中的“梅花信”比喻消息或音信。
  • 拟人:如“寒林动晚声”中的“动晚声”赋予寒林以人的动作和声音。
  • 对仗:如“雨来山渐远,潮去水还清”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和希望。
  • 寒林:象征孤寂和冷清。
  • 雨、山、潮、水:象征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流动。
  • 孤城:象征孤独和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梅花信”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香味 B. 梅花的开放信息 C. 梅花的形态 D. 梅花的颜色

  2. 诗中的“寒林动晚声”描绘了什么? A. 寒冷的树林在傍晚时分发出声响 B. 寒冷的树林在夜晚时分发出声响 C. 温暖的树林在傍晚时分发出声响 D. 温暖的树林在夜晚时分发出声响

  3. 诗中的“相携归路滑”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独自归途的艰难 B. 诗人手牵手归途的温馨 C. 诗人归途的孤独 D. 诗人归途的快乐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徐玑的《江亭临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徐诗更多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而王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中元日鲍端公宅遇吴天师联句 赠王叔雅兄弟 剑诗 酒语联句各分一字 游荆溪 秋日与诸公文会天 僧房避暑 夏日纳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取而代之 浊质凡姿 意料之外 过虑 职守 大风大浪 胆道 包含除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注雨 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无字旁的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丶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