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1:06
原文展示:
建剑道中 徐玑 〔宋代〕 云麓烟峦知几层,一湾溪转一湾清。行人只在清湾裹,尽日松声杂水声。
白话文翻译:
云雾缭绕的山峦层层叠叠,不知有多少层;溪水弯弯曲曲,每一湾都清澈见底。行人沿着清澈的溪湾行走,整日里听到的都是松涛声与水流声交织在一起。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文渊,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建剑道中》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行旅中见到的山水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徐玑行旅至建剑(今福建建瓯至剑溪一带)时所作,通过对沿途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旅途生活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行人在山水间的所见所感。首句“云麓烟峦知几层”,通过“云麓”和“烟峦”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云雾缭绕、山峦叠嶂的壮丽画面。次句“一湾溪转一湾清”,以“一湾”重复使用,强调了溪流的曲折和清澈,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后两句“行人只在清湾裹,尽日松声杂水声”,将行人的活动融入自然之中,通过“松声”与“水声”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旅途中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山水意象和声音描写,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云麓烟峦知几层”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峦的层叠不清 B. 溪流的清澈 C. 松树的声音 D. 行人的活动 答案:A
诗中“一湾溪转一湾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重复 D. 对仗 答案:C
诗中“行人只在清湾裹,尽日松声杂水声”表达了什么? A. 行人的孤独 B. 自然的宁静 C. 旅途的艰辛 D. 山水的壮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