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5:55
送杨得昂
王绂 〔明代〕
我适桑乾归,君犹五溪去。
飘流若萍蓬,何繇复相遇。
迢迢江上山,历历烟中树。
后夜月明时,相思渺何处。
我刚刚从桑乾回家,而你却还在五溪的方向前行。
我们就像漂浮的浮萍,何时还能再相见呢?
远处江上的山峦,烟雾中树木的轮廓清晰可见。
等到后夜月明时,我的思念又将飘向何方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用到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和思念,契合了古代文人常见的离别主题。
作者介绍: 王绂,字仲明,号紫阳,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中期。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绂在送别好友杨得昂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因分离而产生的惆怅情绪。诗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友谊的重视和对远行者的深切关怀。
《送杨得昂》是一首蕴含深情的送别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友人的思念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首句“我适桑乾归,君犹五溪去”直接点明了离别的情境,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与分别之痛。这里的“桑乾”与“五溪”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述,更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鸿沟。
接下来的“飘流若萍蓬,何繇复相遇”则用浮萍作为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漂泊无依的感受,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相遇的渺茫。诗人以此感叹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多么的脆弱与难以把握。
而“迢迢江上山,历历烟中树”则通过描绘山水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最后一句“后夜月明时,相思渺何处”把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既表现了夜色的静谧,又突显了思念的无处寄托,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展现了王绂作为明代诗人的艺术才华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着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因距离而产生的孤独与惆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情感与环境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绂是哪一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桑乾”和“五溪”分别指什么?
诗中使用了什么比喻来形容漂泊的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王绂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