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4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8:49
为张生写竹
作者: 王绂
生也才弱龄,骨气已拔俗。
青衿三尺强,对客莹如玉。
颇亦好清事,揖我求写竹。
我方困尘途,怀抱苦烦燠。
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
怜渠意甚勤,聊为扫新绿。
生能会我心,进益必宜笃。
切磋与琢磨,更请歌淇澳。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朋友张生,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展现出超凡的气质。张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对清雅的事物情有独钟,特意来请我为他写竹子。我此时正被世俗所困,心中充满烦闷,久未动笔,砚台已破,笔也磨秃。看到他的热切请求,我深感怜惜,便勉力为他扫去新绿。张生能够理解我的心意,和他相处必定会有益。希望我们能一起切磋琢磨,也请他来歌唱淇澳的美丽。
王绂(约1490—1561),字子华,号山人,明代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特别擅长写竹、梅、兰等清雅意象,展现出高洁的品格与情趣。
这首诗写于王绂晚年,他回顾自己与张生的友情,感慨年轻人的志向与热情,表达了对后辈的期望和鼓励。王绂在世俗纷扰中,仍渴望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清雅。
《为张生写竹》是一首充满温情与鼓励的诗。通过对张生的描写,王绂展现出对年轻人的欣赏与期望。诗中“生也才弱龄,骨气已拔俗”一句,揭示了张生的非凡气质,表现出王绂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和鼓励。
诗人自述“我方困尘途,怀抱苦烦燠”,这句道出了他内心的苦闷与困扰,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艺术创作的渴望。接下来的“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创作状态,表达了对创作的久违感和对友人请求的感动。
整首诗通过竹子这一意象,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友人的关心。最后两句“切磋与琢磨,更请歌淇澳”不仅是对友情的呼唤,更是对艺术追求的共同向往,展现了诗人与张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中多用对偶和比喻,展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如“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这句对仗工整,生动描绘了诗人久未创作的状态。通过具体的意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欣赏与鼓励,强调了友谊和艺术追求的重要性。通过描绘竹子,传达了诗人对清雅、高洁生活的向往。
王绂在诗中对张生的评价是什么?
A. 年纪小,气质平凡
B. 年纪小,气质非凡
C. 年纪大,气质平凡
D. 年纪大,气质非凡
“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状态?
A. 创作频繁
B. 久未创作
C. 热衷于世俗
D. 工具完好
诗中提到的“淇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竹子
B. 一处美丽的地方
C. 一位诗人
D. 一本书
王绂的《为张生写竹》与王安石的《梅花》均以自然意象传达高洁的情操,但《为张生写竹》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鼓励,而《梅花》则更强调个人的理想与奋斗。两者都展现了对清雅生活的追求,但表达的侧重点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