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8:30
山中从事亦贤劳,安得眠云独自高。
两席地栽青紫芥,一株树接碧红桃。
春风多可移花性,夜雨无声入土膏。
那办工夫到诗句,溪灯穿屋未编茅。
在山中从事工作也是贤能而辛劳的,怎能像眠云那样独自高卧。
在两席之地栽种青紫色的芥菜,一棵树上接满了碧绿和红色的桃子。
春风能够改变花的性质,夜雨无声地滋润着土地。
哪有功夫去琢磨诗句,溪边的灯光透过未编茅屋的缝隙。
作者介绍:曹勋(1098-1174),字伯阳,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生活的艰辛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在宋代,文人多有隐逸山林的倾向,曹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这首诗以山中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表达了山中工作的辛劳与不易,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和颈联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山中春天的生机盎然,春风和夜雨的细腻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尾联则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溪灯穿屋的景象增添了一丝凄凉与孤独。
逐句解析:
山中从事亦贤劳,安得眠云独自高。
首联表达了山中工作的辛劳,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两席地栽青紫芥,一株树接碧红桃。
颔联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山中春天的生机盎然。
春风多可移花性,夜雨无声入土膏。
颈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春风和夜雨的细腻变化。
那办工夫到诗句,溪灯穿屋未编茅。
尾联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溪灯穿屋的景象增添了一丝凄凉与孤独。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辛劳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眠云”比喻什么?
A. 隐逸生活
B. 高卧
C. 辛劳
D. 自然
“两席地栽青紫芥”中的“青紫芥”指的是什么?
A. 青紫色的花
B. 青紫色的菜
C. 青紫色的树
D. 青紫色的草
诗中“春风多可移花性”表达了什么?
A. 春风的力量
B. 花的美丽
C. 花的性质
D. 春风的温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