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1:30
原文展示:
昭君怨四首 曹勋 〔宋代〕
盛饰容仪舍掖庭,岂知妍丑悮丹青。 不羞见辱单于室,羞见年名作竟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盛装打扮,离开掖庭,怎知美丑被画师误判。 不羞于在单于的宫室受辱,却羞于看到自己的名字被记作“竟宁”。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伯阳,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其诗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昭君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其悲剧命运常被用来象征个人的无奈和社会的不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首句“盛饰容仪舍掖庭”描绘了昭君离开后宫的场景,盛装打扮却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次句“岂知妍丑悮丹青”揭示了画师误判的悲剧,美丑的判断竟然取决于一幅画。后两句“不羞见辱单于室,羞见年名作竟宁”则表达了昭君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她不羞于在单于的宫室受辱,却羞于看到自己的名字被记作“竟宁”,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昭君的悲剧命运象征着个人的无奈和社会的不公,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盛饰容仪舍掖庭”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昭君离开后宫 B. 昭君进入单于室 C. 昭君被画师误判 D. 昭君受辱 答案:A
诗中的“岂知妍丑悮丹青”揭示了什么? A. 昭君的美丽 B. 昭君的无奈 C. 画师的误判 D. 社会的公正 答案:C
诗中的“不羞见辱单于室”表达了什么? A. 昭君的羞耻 B. 昭君的无奈 C. 昭君的勇敢 D. 昭君的悲伤 答案:B
诗中的“羞见年名作竟宁”表达了什么? A. 昭君的羞耻 B. 昭君的无奈 C. 昭君的勇敢 D. 昭君的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