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下·梁武帝

《咏史下·梁武帝》

时间: 2025-05-02 13:34:41

诗句

浮山未破水先腥,浩浩蝇蚁书夜声。

东海不知蒲塞味,谁人十万作牺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4:41

原文展示:

浮山未破水先腥,浩浩蝇蚁书夜声。东海不知蒲塞味,谁人十万作牺牲。

白话文翻译:

浮山尚未崩裂,水面却已先发出腥味。浩浩荡荡的蝇蚁,夜晚的声音书写着历史。东海不知蒲塞的味道,谁愿意为此作出十万的牺牲。

注释:

字词注释:

  • 浮山:指浮在水面上的山,象征未沉没的事物。
  • :此处指崩溃或毁灭。
  • :形容水中鱼腥味,暗指腐败或不好的气息。
  • 浩浩:形容声势或气势宏大。
  • 蝇蚁:比喻微不足道的小生物,形容世俗的琐事。
  • 蒲塞:传说中的一种美味,代表人们追求的享乐。
  • 十万作牺牲:形容极大的牺牲。

典故解析:

  • 梁武帝:指的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他提倡佛教并曾大力扶持文人雅士,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 蒲塞:可能引申自《山海经》中的美食,代表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常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来表达对时局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历史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梁武帝的反思,表达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性及社会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梁武帝的咏叹,展现了历史的深邃与复杂。诗的开头“浮山未破水先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即使在表面看来安好的状态下,潜藏着的不安与腐败。这里的“水”象征着社会的表象,而“腥”则暗示着其中潜藏的腐朽和罪恶。接下来的“浩浩蝇蚁书夜声”,用蝇蚁比作人们的琐碎与卑微,夜声则强调了历史的沉重与无奈。最后两句“东海不知蒲塞味,谁人十万作牺牲”,引出对历史的思考,质疑为追求享乐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反映出对人性和历史的失望与批判。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浮山未破水先腥:表面上看似安宁的浮山,实际上已经隐含着腐败的气息。
  2. 浩浩蝇蚁书夜声:微小的蚊虫声在夜间回荡,象征着历史的无奈与琐碎。
  3. 东海不知蒲塞味:广阔的东海对美味无知,暗指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往往是盲目的。
  4. 谁人十万作牺牲:质疑为追求享乐而付出极大代价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蝇蚁”比喻微小的人的生活琐事,增加了诗的深度。
  • 夸张:如“十万作牺牲”,强调历史的悲剧性。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质疑人们在追求享乐时所付出的代价,揭示了历史的无奈与人性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山:象征表面安宁的虚幻。
  • :隐喻腐败和罪恶。
  • 蝇蚁:代表微小、琐碎的人生。
  • 东海:象征广阔的无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浮山未破水先腥”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安宁 B. 腐败 C. 美好

  2. “浩浩蝇蚁书夜声”中“蝇蚁”比作什么? A. 大人物 B. 微不足道的小事 C. 自然现象

  3. 诗的最后一句质疑了什么? A. 人们的智慧 B. 追求享乐的代价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但更加注重个人的悲伤与国破家亡的痛苦。
  • 李白的《将进酒》: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热烈追求,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渗透着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园独酌 赠白道者(一作咏史第二首) 龙池 为有 春游 故驿迎吊故桂府常侍有感 哭刘司户二首 思归 赠刘司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丨字旁的字 气晕 三不拗六 刖趾适屦 食字旁的字 琵琶别抱 缩头 包含赝的词语有哪些 问一答十 羽字旁的字 割须弃袍 辵字旁的字 腐木不可以为柱 爻字旁的字 痛深恶绝 暗渡陈仓 包含芦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