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06
曹操桓温不自持,
跛侯面上雨淋漓。
奸人何事乾坤裹,一日雷霆十二时。
这首诗描述了历史中的人物,提到曹操和桓温的失控,以及侯景在困境中的狼狈。诗中对奸人的反思,表示了对社会动荡和时局不安的无奈,最后一句用雷霆的形象,强调了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混乱。
陈普,字孟尝,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历史与社会,语言简练,常用典故,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朝政腐败,诗人通过咏史的形式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不满,借古讽今。
本诗以短小精悍的形式描绘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开头两句提到的曹操和桓温,二者都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分别代表了权谋与权力的极致。虽然他们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诗人却以“不可持”的否定来表达对他们的批判,暗示着权力的无常与危机。接着转到“跛侯”的描述,暗示了侯景的失败和不堪,形成了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权力与地位的脆弱。
最后两句则直指奸人的危害,表达了对社会黑暗势力的愤怒和无奈。通过“雷霆”的意象,诗人揭示了突如其来的社会动荡,传达出历史的不可预知性。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历史人物为引,反映了社会动荡的深层次思考,展现出诗人对权力、历史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权力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奸人作恶的愤怒,具有深刻的社会讽刺意义。
诗中提到的“跛侯”指的是谁?
诗中用“雷霆”来形容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对什么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