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下·侯景

《咏史下·侯景》

时间: 2025-04-30 05:16:06

诗句

曹操桓温不自持,跛侯面上雨淋漓。

奸人何事乾坤裹,一日雷霆十二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06

原文展示

曹操桓温不自持,
跛侯面上雨淋漓。
奸人何事乾坤裹,一日雷霆十二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历史中的人物,提到曹操和桓温的失控,以及侯景在困境中的狼狈。诗中对奸人的反思,表示了对社会动荡和时局不安的无奈,最后一句用雷霆的形象,强调了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混乱。

注释

  •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
  • 桓温:晋朝权臣,因权力过大而引发争议。
  • 跛侯:指侯景,南北朝时期的叛臣,以跛足著称。
  • 奸人:指那些阴险狡诈、危害社会的人。
  • 乾坤:指天地、宇宙,寓意世间。
  • 雷霆十二时:意指一日中的各个时辰,形象地表现出突如其来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孟尝,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历史与社会,语言简练,常用典故,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朝政腐败,诗人通过咏史的形式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不满,借古讽今。

诗歌鉴赏

本诗以短小精悍的形式描绘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开头两句提到的曹操和桓温,二者都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分别代表了权谋与权力的极致。虽然他们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诗人却以“不可持”的否定来表达对他们的批判,暗示着权力的无常与危机。接着转到“跛侯”的描述,暗示了侯景的失败和不堪,形成了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权力与地位的脆弱。

最后两句则直指奸人的危害,表达了对社会黑暗势力的愤怒和无奈。通过“雷霆”的意象,诗人揭示了突如其来的社会动荡,传达出历史的不可预知性。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历史人物为引,反映了社会动荡的深层次思考,展现出诗人对权力、历史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曹操桓温不自持:曹操与桓温都是历史上权势显赫的人物,但诗人却指出他们未能自制,反映出对权力的怀疑与批判。
  2. 跛侯面上雨淋漓:跛侯(侯景)在困境中狼狈不堪,面临着外界的压力与挑战,形象鲜明。
  3. 奸人何事乾坤裹:质问奸人为何要在天地之间作恶,表达了对社会黑暗势力的不满。
  4. 一日雷霆十二时:使用雷霆的意象象征突如其来的变故,强调了历史的不可预测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人物的命运比作“雷霆”,暗示其不可预知。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前后句式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历史人物叙述,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权力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奸人作恶的愤怒,具有深刻的社会讽刺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曹操:象征着权谋与野心。
  • 桓温:代表着权力的滥用与争斗。
  • 跛侯:象征着失败与无助。
  • 雷霆:代表突如其来的变故与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跛侯”指的是谁?

    • A. 曹操
    • B. 桓温
    • C. 侯景
    • D. 陈普
  2. 诗中用“雷霆”来形容什么?

    • A. 权力
    • B. 变化
    • C. 忍耐
    • D. 未来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对什么的批判?

    • A. 战争
    • B. 权力与奸人
    • C. 自然灾害
    • D. 人生哲理

答案

  1. C. 侯景
  2. B. 变化
  3. B. 权力与奸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赤壁赋》 - 苏轼

诗词对比

  1. 《春望》:同样在描写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但更侧重于家国情怀。
  2. 《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与时局的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视角和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晚书怀 敷水有丐者云是马侍中诸孙,悯而有赠 雨后闻思归乐二首 其二 送于员外归隐蓝田 谷口寓居偶题 送广利大师东归 阌乡寓居十首。阿对泉 春雨 闻李翰林游池上有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见缝下蛆 包含宫的词语有哪些 非字旁的字 风骨峭峻 非请莫入 两点水的字 齐字旁的字 断线鹞子 一倡一和 父字头的字 一清早 戚姻 劳烦 毋字旁的字 亨饪 柘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