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下·明帝四首

《咏史下·明帝四首》

时间: 2025-05-01 15:09:52

诗句

柳谷川西示讨曹,摩波井底见芳髦。

藩垣屏翰无方尺,何用凌霄百丈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9:52

原文展示:

《咏史下·明帝四首》
作者: 陈普 〔宋代〕
柳谷川西示讨曹,摩波井底见芳髦。
藩垣屏翰无方尺,何用凌霄百丈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柳谷川西向曹操展示讨伐的决心,仿佛在摩波井的底部看到了芳香的植物。墙壁和屏障没有一尺宽,何必去追求百丈高的云霄?

注释:

  • 柳谷川: 柳树生长的谷地,象征着自然的美丽。
  • 讨曹: 指向曹操的讨伐,可能是指历史上对曹操的反对或斗争。
  • 摩波井: 井底,代表着深邃的地方,暗示深思熟虑。
  • 芳髦: 美好的花草,代表美好的事物。
  • 藩垣: 形容墙壁,表示局限或约束。
  • 凌霄: 高高在上的天空,象征着追求和理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讨曹”可以与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相关,曹操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许多人对他的统治持反对态度。诗人通过提及这个历史人物,传达了对权力和理想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仲明,号澄庵,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活跃于南宋。他的诗风清新,常常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权力斗争频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古人事迹的描绘,反映了对于权力的看法和人生的哲理。

诗歌鉴赏:

《咏史下·明帝四首》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诗中通过柳谷川的美丽景色与讨曹的决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然而后两句却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可能会遇到的局限与困境。诗人质疑那些追求卓越的人,强调在狭小的环境中同样可以有所成就,未必需要追求高远的理想。整首诗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和对理想的反思,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个体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谷川西示讨曹: 在柳谷的西边,展示出对曹操的讨伐决心,表明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权力的反思。
  • 摩波井底见芳髦: 在深井底部看见美好的植物,象征着在困境中仍能发现美好,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期望。
  • 藩垣屏翰无方尺: 墙壁和屏障没有一尺宽,表示局限和障碍的存在,但也暗示诗人对这些局限的批判。
  • 何用凌霄百丈高: 追求高远理想的必要性被质疑,强调在现实中也能有所成就。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将宁静的自然与对权力的追求形成对比,突显出矛盾。
  • 隐喻: 柳谷与讨曹之间的关系暗示了历史与现实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揭示了追求理想的必要性与局限性,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 柳谷: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代表希望与生机。
  • 井底: 象征深邃与思考,暗示对事物本质的探究。
  • 芳髦: 代表美好事物,象征希望和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讨曹”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

  2. “何用凌霄百丈高”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追求高远理想的必要性
    B. 对现实的无奈和妥协
    C. 对理想的反思和质疑
    D. 向往自由和无拘无束

  3.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柳树
    B. 井底
    C. 墙壁
    D. 明帝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咏史下·明帝四首》同样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前者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后者则通过历史人物反思了理想的局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历史与诗歌的交汇》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谪居感事 赠郝处士 武平寺留题 后土庙琼花诗 和冯中允仙娥峰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题 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赁宅 和陈州田舍人留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扣子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久怀慕蔺 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鬼戏 鬲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门外万里 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火字旁的字 兴灭继绝 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胆粗气壮 金字旁的字 幽窅 花点子 禾字旁的字 包含淮的词语有哪些 韶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