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5:07
原文展示:
溧阳道中遇雨 沈周 〔明代〕 浮云接地日无光,足力衰迟道路长。都是小儿能疾走,这场风雨却谁当。
白话文翻译:
天空中乌云密布,太阳的光芒被遮蔽,显得黯淡无光。我年老体衰,脚步迟缓,面对这漫长的道路感到力不从心。回想当年,即便是年幼的孩子也能在风雨中疾步奔跑,而如今这场风雨,又有谁能抵挡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以山水画著称,诗文亦有很高成就,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创作于沈周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沈周在溧阳道中遇雨时所作,通过描绘乌云蔽日、道路漫长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年老体衰、人生路途艰难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代活力与担当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首句“浮云接地日无光”描绘了乌云密布、天色昏暗的自然景象,暗喻诗人内心的沉重和迷茫。次句“足力衰迟道路长”直接抒发了年老体衰、行走艰难的无奈,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艰辛和漫长。后两句通过对比小儿在风雨中的疾走和诗人当下的无力,进一步强化了时光不再、青春已逝的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程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年老体衰、人生路途艰难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代活力与担当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浮云接地日无光”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晴空万里 B. 乌云密布 C. 阳光明媚 D. 风雨交加
诗中“足力衰迟道路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憧憬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年老体衰的无奈 D. 对人生路途的乐观
诗中“都是小儿能疾走”与哪句形成对比? A. 浮云接地日无光 B. 足力衰迟道路长 C. 这场风雨却谁当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