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乡有富子费尽至行乞赋此以戒暴殄不守先业者

《乡有富子费尽至行乞赋此以戒暴殄不守先业者》

时间: 2025-05-02 04:54:21

诗句

苍毛卢面走䞭䞭,破练秋风裹冻鹑。

今日泥涂眼前事,少年歌舞梦中人。

口餐未卜墦无祭,户税犹存柘已薪。

寄与富儿休暴殄,俭如良药可医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4:21

原文展示:

苍毛卢面走䞭䞭,破练秋风裹冻鹑。今日泥涂眼前事,少年歌舞梦中人。口餐未卜墦无祭,户税犹存柘已薪。寄与富儿休暴殄,俭如良药可医贫。

白话文翻译:

他的头发苍白,面容憔悴,步履蹒跚,衣衫褴褛如同秋风中的破布包裹着冻僵的鹌鹑。眼前的困境如同泥泞的道路,而年轻时的欢乐歌舞只能在梦中重温。未来的饮食尚未可知,坟墓前也无人祭扫,家庭的税赋依旧存在,但柘树已经枯萎。告诫富家子弟不要浪费,节俭如同良药可以治愈贫困。

注释:

  • 苍毛:指头发苍白。
  • 卢面:形容面容憔悴。
  • 䞭䞭:形容步履蹒跚的样子。
  • 破练:破旧的布料。
  • 冻鹑:冻僵的鹌鹑,比喻极度贫困。
  • 泥涂:比喻困境。
  • 墦无祭:坟墓前无人祭扫,比喻无人照顾。
  • 柘已薪:柘树已经枯萎,比喻家业衰败。
  • 暴殄:浪费,糟蹋。
  • 俭如良药可医贫:节俭如同良药可以治愈贫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文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苏州人。他以山水画著称,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沈周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社会中一些富家子弟不守家业,挥霍无度,最终导致贫困潦倒的现象。沈周通过描绘一个曾经富有但最终沦为乞丐的人的形象,警示人们要节俭持家,不要浪费资源。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人从富有到贫困的悲惨转变。诗中“苍毛卢面走䞭䞭,破练秋风裹冻鹑”描绘了一个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乞丐形象,与“少年歌舞梦中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后两句“口餐未卜墦无祭,户税犹存柘已薪”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困境,无人照顾,家业衰败。最后两句“寄与富儿休暴殄,俭如良药可医贫”则是作者的劝诫,强调节俭的重要性,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苍毛卢面走䞭䞭”:描绘了一个头发苍白、面容憔悴、步履蹒跚的老人形象。
  2. “破练秋风裹冻鹑”:用破旧的布料和冻僵的鹌鹑比喻主人公的贫困和无助。
  3. “今日泥涂眼前事”:比喻眼前的困境如同泥泞的道路,难以行走。
  4. “少年歌舞梦中人”:回忆年轻时的欢乐歌舞,只能在梦中重温。
  5. “口餐未卜墦无祭”:未来的饮食尚未可知,坟墓前也无人祭扫。
  6. “户税犹存柘已薪”:家庭的税赋依旧存在,但柘树已经枯萎,家业衰败。
  7. “寄与富儿休暴殄”:告诫富家子弟不要浪费。
  8. “俭如良药可医贫”:强调节俭的重要性,节俭如同良药可以治愈贫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破练秋风裹冻鹑”用破旧的布料和冻僵的鹌鹑比喻主人公的贫困和无助。
  • 对比:如“少年歌舞梦中人”与前面的贫困形象形成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象征:如“柘已薪”象征家业衰败。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警示人们要节俭持家,不要浪费资源。通过描绘一个曾经富有但最终沦为乞丐的人的形象,作者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认为节俭如同良药可以治愈贫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毛:头发苍白,象征衰老。
  • 卢面:面容憔悴,象征贫困和苦难。
  • 破练:破旧的布料,象征贫困。
  • 冻鹑:冻僵的鹌鹑,象征极度贫困。
  • 泥涂:困境,象征艰难。
  • 墦无祭:坟墓前无人祭扫,象征无人照顾。
  • 柘已薪:柘树已经枯萎,象征家业衰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毛卢面走䞭䞭”描绘了什么样的形象? A. 年轻英俊 B. 苍老憔悴 C. 富有华丽 D. 健康强壮 答案:B

  2. “破练秋风裹冻鹑”中的“冻鹑”比喻什么? A. 寒冷的天气 B. 贫困的生活 C. 丰富的食物 D. 美丽的风景 答案:B

  3. 诗中“少年歌舞梦中人”与前面的贫困形象形成什么关系? A. 并列关系 B. 对比关系 C. 因果关系 D. 递进关系 答案:B

  4. “寄与富儿休暴殄”中的“暴殄”是什么意思? A. 节约 B. 浪费 C. 勤奋 D. 懒惰 答案:B

  5. 诗的最后一句“俭如良药可医贫”强调了什么? A. 浪费的危害 B. 节俭的重要性 C. 勤奋的好处 D. 懒惰的后果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同样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 白居易的《卖炭翁》:通过描绘一个卖炭老人的形象,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诗词对比:

  • 沈周的《乡有富子费尽至行乞赋此以戒暴殄不守先业者》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沈周的诗更侧重于警示和劝诫,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抒发个人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 秦楼月(寒食日湖南提举胡元高家席上闻琴) 福胜阁 八月二十二日寓直玉堂,雨後顿凉 丁酉正月二日东郊故事 自石林回过小玲珑,岩窦益奇,昔为富人吴氏 乐先生辟新堂以待芍药酴醾,作诗奉赠 白沟 范村雪后 好事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惜墨如金 东野巴人 量出制入 私字儿的字 指猪骂狗 赳赳雄断 得不酬失 详详细细 包含竭的词语有哪些 无坐力炮 黽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朱砂泉 广字头的字 办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