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重山二首 其二

《小重山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4:11:44

诗句

微雪疏疏下凤城,今年寒较甚、近清明。

小桃花落扑帘旌。

东风峭,偏倚柳青青。

雨过澹霞生,摊书贪一晌、小窗晴。

鸟啼频劝曳筇行。

花如旧,头白去年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1:44

原文展示

微雪疏疏下凤城,今年寒较甚近清明。小桃花落扑帘旌。东风峭,偏倚柳青青。雨过澹霞生,摊书贪一晌小窗晴。鸟啼频劝曳筇行。花如旧,头白去年人。

白话文翻译

微微的雪花在凤城上稀稀疏疏地飘落,今年的寒冷比往年更甚,临近清明时节。小桃花瓣纷纷落下,扑打着帘子和旌旗。东风凛冽,偏偏依靠在青翠的柳树旁。雨后淡淡的云霞升起,我在小窗前贪恋着这短暂的晴朗时光,摊开书本。鸟儿频频啼叫,劝我拿起拐杖出行。花还是那样美丽,然而去年的人已是白头。

注释

  • 微雪:指轻微的雪。
  • 凤城:指古代的城市名,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 清明:指清明节,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象征春天的来临。
  • 帘旌:帘子和旌旗,表示春日的景象。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温暖。
  • 澹霞:指雨后的清新天空,淡淡的云彩。
  • 摊书:摊开书本,表示静心阅读。
  • 筇行:指手持拐杖出行。

典故解析

  • 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祭祀先人的日子,体现了对生命的追思。
  •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桃花象征着爱情和春天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冬末春初,诗人借助自然的变迁,反映了个人的感受与情感,表现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小重山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去春来的景象,诗人在微雪中回首往年,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首句“微雪疏疏下凤城”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凄凉感,随着节气的变化,寒冷的气息愈加明显,表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小桃花的落下,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同时也引发了对过去的追忆。

“雨过澹霞生”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景象,诗人贪恋于这短暂的宁静,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珍视。鸟鸣的频繁,似乎在劝说诗人走出门外,享受春日的轻松与闲适。然而,诗的结尾“花如旧,头白去年人”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尽管花依旧盛开,人却已白头,生动地体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微雪疏疏下凤城:轻轻的雪花在凤城上飘落,描绘出一个寒冷而美丽的冬日景象。
  2. 今年寒较甚近清明:今年的寒冷比往年更为明显,临近清明节,暗示了季节的交替。
  3. 小桃花落扑帘旌:小桃花瓣纷纷落下,扑打着窗帘和旌旗,生动地体现了春天的气息。
  4. 东风峭,偏倚柳青青:东风依然寒冷,却让青柳愈加娇嫩,表现了春风的特质。
  5. 雨过澹霞生,摊书贪一晌小窗晴:雨后天晴,霞光淡淡,诗人在小窗前贪恋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6. 鸟啼频劝曳筇行:鸟儿啼叫,似在劝说诗人出门,享受春光。
  7. 花如旧,头白去年人:花依旧盛开,但人已白头,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冷与春暖对比,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 拟人:鸟儿的啼叫被赋予了劝说的角色,增加了生动性。
  • 对仗:如“雨过澹霞生,摊书贪一晌”,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春天的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微雪:象征着冬天的寒冷与恬静。
  • 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东风:春天的使者,带来温暖和希望。
  • 鸟啼: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呼唤着人与自然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哪个?

    • A. 春分
    • B. 清明
    • C. 立夏
  2. 诗人在哪种天气下感慨时光流逝?

    • A. 暴风雨
    • B. 微雪
    • C. 烈日
  3. “花如旧,头白去年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1. B. 清明
  2. B. 微雪
  3.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思考。而李慈铭的《小重山》则更侧重于自然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反映了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关注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慈铭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表臣河南庾署西轩 走笔送王琪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二清心堂 文豹篇赠黄介夫 过山阳水陆院智洪上人房 自和 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 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後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依韵和集英殿秋宴 咏王右丞所画阮步兵醉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竦竦 雨瀑 艮字旁的字 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摽末之功 包含烫的词语有哪些 一退六二五 谨庸 见字旁的字 洗心革志 嘴冷 韋字旁的字 拿风跃云 包含喏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字 铺张扬厉 天恩 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