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9:19
一自端明去外台,
修途松盖属谁栽。
仁心既许推仁政,
玉笋清班趁早排。
自从端明离开外台之后,
这条修建的路上松树的覆盖是谁栽种的呢?
既然发誓要推行仁爱之政,
就应尽早安排清明的官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林致诚,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颠覆和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对政治、社会的关注,关注民生,强调治理的仁爱与德行。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写成,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不满的情绪,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期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诗歌的开头提及“端明”,暗示诗人对官员品德的重视,而“外台”则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力中心。接下来的“修途松盖属谁栽”,不仅是对实际治理中细节的思考,也隐含了对责任的追问,这种责任感在诗中贯穿始终。
第三句“仁心既许推仁政”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仁政的信仰,表明他对当权者的期望,希望他们以仁爱之心来施政。最后一句“玉笋清班趁早排”则是对未来理想政治的展望,强调应尽快选拔清白的官员,为民众服务。这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批判相结合,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执政理想与对社会的关怀。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但在内容上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宋代文人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渴望,表现了对当权者的不满与对未来清明治理的期盼,体现了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仁心”指的是什么?
A. 对人民的关心
B. 个人的利益
C. 追求权力
“玉笋”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清白的官员
C. 失败的治理
诗人对政治现状的态度是?
A. 满意
B. 不满
C. 漠不关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