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病中杂述二首 其一

《病中杂述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10 08:56:52

诗句

迩来有微疾,遂得身闲居。

隐几发清思,且复亲诗书。

夜阑不成寐,落月明前除。

渐觉万虑捐,往往见太虚。

多恐疾良已,此念又复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6:52

原文展示:

迩来有微疾,遂得身闲居。
隐几发清思,且复亲诗书。
夜阑不成寐,落月明前除。
渐觉万虑捐,往往见太虚。
多恐疾良已,此念又复初。

白话文翻译:

最近身体有些不适,因此得以闲居在家。
静坐几旁,心中思绪清晰,又重新亲近诗书。
夜深人静时难以入睡,明月在窗前洒下光辉。
渐渐感到万千烦恼都已抛开,偶尔领悟到虚无的境界。
虽然常常担忧自己的病情未愈,但这样的念头又总是反复出现。

注释:

  • 迩来:近来,最近。
  • 微疾:小病,轻微的疾病。
  • 身闲居:身体闲适,居住安静。
  • 隐几:隐居于书桌旁,意指静坐思考。
  • 阑不成寐:夜深时无法入睡。
  • 落月:明月落下,形容夜晚的景象。
  • 渐觉:渐渐感到。
  • 万虑捐:万千烦恼丢弃。
  • 太虚:指一种虚无的境界或哲理。
  • 此念又复初:这种担忧的念头又再次出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翁叔元(约1662年-1747年),清代诗人,字承天,号寒山。翁叔元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诗文,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透出一股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翁叔元身患微疾之际,因病而得以静居思考,促使他对生活的反思与内心的探索。清代社会稳定,文人多在闲暇时光中吟诗作对,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病中杂述二首 其一》是一首饱含哲思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在微疾中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诗人以“迩来有微疾”引入,简单却直白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这种身体的无力感反而促使他得以闲居,反思人生。接着,诗人“隐几发清思”,在静谧的环境中,重新亲近诗书,表达了在病痛中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夜深时分,诗人难以入睡,明亮的月光透过窗前,一方面是对自然美的感悟,另一方面则是对内心孤独的描绘。接下来,诗人提到“渐觉万虑捐”,此时他似乎已超越了病痛的困扰,内心的烦恼逐渐消散,偶尔领悟到一种虚无的境界,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结尾部分,诗人虽然感受到病痛的反复,但这种担忧并没有让他沉沦,反而成为他思考的动力。整首诗以病为引,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表现出一种淡泊的哲学思考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迩来有微疾”:表明诗人近期身体不适,暗示他需要思考。
  2. “遂得身闲居”:因病而得闲暇,反映出一种无奈的生活状态。
  3. “隐几发清思”:在静谧中思考,表明他在病中反思内心。
  4. “且复亲诗书”:重新回归对诗书的热爱,体现诗人的文化情怀。
  5. “夜阑不成寐”:夜深人静时无法入眠,表达孤独与思虑。
  6. “落月明前除”:月光洒下,勾勒出夜晚的静谧。
  7. “渐觉万虑捐”:烦恼渐渐消散,令人感到解脱。
  8. “往往见太虚”:常常领悟到虚无的哲理,体现哲思的深邃。
  9. “多恐疾良已”:对病情的担忧,反映出人性的脆弱。
  10. “此念又复初”:担忧的念头如潮水般反复,展现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人将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 意象:月亮、清思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内涵,传达出一种清幽的境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身体的病痛引发对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虽然身处病痛之中,但内心却在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微疾:象征身体的脆弱与无常。
  2. 月亮:代表清幽与思考,引导诗人进入内心世界。
  3. 清思: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
  4. 太虚:代表一种哲学思考的境界,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微疾”指的是什么? A. 轻微的疾病
    B. 严重的疾病
    C. 心理疾病
    D. 突发的疾病

  2. 诗人夜深时难以入睡,窗前洒下的是什么? A. 星光
    B. 明月
    C. 烛光
    D. 灯光

  3. 诗人的内心状态在诗中是怎样变化的? A. 从烦恼到解脱
    B. 从快乐到忧伤
    C. 从沉重到轻松
    D. 从孤独到热闹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在夜晚思考的情感。
  • 《病中吟》杜甫:描绘了因病而产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翁叔元与李白在诗中对病痛的不同反应,翁叔元更多的是哲理思考,而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清代诗人年谱》
  3. 《翁叔元诗文集》
  4. 《古诗词入门与精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直与架阁栾秉德期孙伯融不至 远游陪师西征 登忠勤楼听久孚贺架阁弹琴 溯沙河 奉旨讲宾之初筵 明发 登南海驿楼 画虎 句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巳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凶恶 包含暑的词语有哪些 斗臣 响洋 秽语污言 公听并观 女字旁的字 直言尽意 旧地重游 正言不讳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士字旁的字 阴君 包含帝的词语有哪些 因缘为市 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