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1:45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炼不成丹死不休,岂知岁月竟悠悠。
老于蒙叟仍黄馘,丑似弥明亦结喉。
尚隔蓬莱三万里,浪云椿树八千秋。
暮年却羡邻儿黠,阿母蟠桃也去偷。
炼不成长生不老的丹药就死也不甘心,怎能知道岁月竟是如此漫长?
年纪比蒙叟还要老,容貌却和弥明一样丑陋。
尚且隔着蓬莱有三万里,浪云和椿树已经经历了八千个秋天。
到了晚年却羡慕邻家的小孩聪明,连母亲的蟠桃也想去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龙,号天池,南宋诗人,以词作闻名,尤以豪放派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交织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老年人的无奈与羡慕,反映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意义的思考。
刘克庄的这首诗深刻地描绘了老年人的感受,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年轻的羡慕。起初,诗人以“炼不成丹死不休”表达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反映出人们对生命的追求。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无情,感叹“岂知岁月竟悠悠”,显示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接着,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提到自己“老于蒙叟仍黄馘”,不仅表达了对自己年老的无奈,更通过“丑似弥明”表现出自我形象的悲观。此处的比喻生动而形象,突出了人老后的容貌与心态。
接下来的两句“尚隔蓬莱三万里,浪云椿树八千秋”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出时间的漫长,表达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最终,诗人以“暮年却羡邻儿黠,阿母蟠桃也去偷”作结,展现出老年人对年轻人的羡慕与向往,也暗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沉重,却不失幽默,既有对生命的哲理思考,又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是刘克庄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老年人的自省,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光的渴望与怀念,展现了人们在面对衰老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炼不成丹”指的是什么?
A. 长生不老的药
B. 美味的食物
C. 一种文化活动
答案:A
诗人对自己容貌的描述是什么?
A. 俊美
B. 丑陋
C. 年轻
答案:B
“尚隔蓬莱三万里”中的“蓬莱”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追求
C. 自然景观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