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6:30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
岁晚沧洲筑草堂,却将逢掖换轩裳。
市朝共叹凤高翥,世俗或疑麟不祥。
童子举扶犹忼慨,门人要絰各凄凉。
衰残无复相镌切,遗墨常留几案傍。
在岁末的沧洲我筑起了草堂,却又要在此与世俗的华服相遇。
市井之人共同感叹那凤鸟高飞,世俗间却有人怀疑麟是不祥之物。
年轻的弟子们举杯相扶依然感慨万千,门下的弟子们则各自感到凄凉。
衰老的身影再也无法相互切磋,留下的遗墨常伴在几案旁。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白云,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词、诗,尤以豪放著称。刘克庄的诗风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在经历了动荡的社会与个人的沉浮之后,诗人感受到人生无常,时光荏苒,故而表达出一种凄凉与无奈的情感。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深思的作品,诗人在岁末之际,独自建起草堂,既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世俗繁华的反思。诗中通过“凤高翥”和“麟不祥”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失望与无奈,凤鸟象征着理想与美好,而麟的怀疑则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误解与排斥。
接着,诗人通过“童子举扶”和“门人要絰”描绘了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时光的流逝使得昔日的学术交流变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奈的凄凉与失落。最后一句“遗墨常留几案傍”,不仅表达了对往日风采的怀念,也体现了对文化与知识的坚守。
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生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凤高翥”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麟”代表了什么?
“童子举扶犹忼慨”中的“忼慨”体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