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0:19
古来五大不在边,国家长虑初解弦。
西南计臣授鈇钺,独以一手擎半天。
三边将士趋节制,百城吏民服威惠。
载宣宽诏问无恙,扶藜往听翁颜喜。
我图尔土居未怡,室家仅葺风雨欺。
波涛沄沄逐风靡,山色澹澹忧陵夷。
机空络纬那可织,徽穿虎豹畴能识。
秦门夕燧虽平安,燕帐秋弓未休息。
翁颜且喜旧观还,尚恐世事愁无端。
祝公为民久远虑,忧顾期使西南宽。
美官厚禄等闲耳,得君得时不易然。
君不见富公在青州,多于中令廿四年。
自古以来,五大边疆一直没有安宁,国家的忧虑刚刚开始缓解。
西南的计臣授予了权力,他独自一人托起了半边天。
三边的将士们都朝着节制的方向走去,百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服从于他的威德与恩惠。
他带着宽大的诏书,询问大家的安好,扶着拐杖前往听候老翁的喜讯。
我对你们的土地居住并不安宁,家中仅仅修缮,遭受风雨的侵袭。
波涛汹涌,随风翻腾,山色朦胧,心中忧虑国事的沦丧。
机杼空无,织不出美好的图案,徽章的象征也无法辨识虎豹。
秦门的晚霞虽显平安,燕帐的秋弓却未曾休息。
老翁的喜悦只是旧事重访,仍恐世事的忧愁无穷无尽。
祝公为百姓长远的忧虑,期望能够使西南更为宽松。
美好的官职与丰厚的俸禄不过是平常,能遇到贤君和好时机却不容易。
你难道没见到富公在青州的安稳,超过了中令的二十四年?
魏了翁,字廷秀,号太和,宋代诗人,曾任地方官。其诗风清新,善于描绘战争与边疆的情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在宋代,国家面对外敌入侵与内忧的困扰,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与对百姓安危的关心。
《王总领》是魏了翁的一首重要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安宁和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全诗分为三个部分,从古代边疆的动荡,到当下将士的节制,再到诗人对家国的思考,层层递进,情感浓厚。
诗的开篇提到“古来五大不在边”,直接指出了边疆的动荡不安,反映了国家长期以来的忧虑。而接下来“西南计臣授鈇钺,独以一手擎半天”,则展现了有能力的官员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责任与担当。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贯穿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与忧虑。
在描绘将士与百姓的关系时,诗人写道“三边将士趋节制,百城吏民服威惠”,表达了将士们在稳定国家、保护百姓方面的作用。同时,诗人在此也透露出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认为只有贤明的领导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宁。
后半部分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居住环境的不安与风雨,表达了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切联系。波涛与山色的描写,象征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以及内心的忧虑。最后,诗人以“君不见富公在青州,多于中令廿四年”作结,强调了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拥有安稳的治理与明主是多么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对比、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将士与百姓的互动,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贤明治理的渴望,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渴望、对将士与百姓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切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诗人用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与担当,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对安宁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五大”指的是什么?
A. 五个边疆地区
B. 五个朝代
C. 五个重要城市
D. 五个文化遗址
诗中“扶藜”是指什么?
A. 拄着拐杖
B. 走路
C. 打猎
D. 旅行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个人生活的感慨
B. 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治理的思考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通过诗词对比可以看出,魏了翁的诗更多地关注于国家治理与将士的责任,而其他诗人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友谊的描写,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个体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