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1:37
原文展示:
迩来三五年,处处罹过兵。
谁能宴龙山,无复游彭城。
今兹九日至,正尔百感生。
仰天破帽落,失笑还自惊。
白话文翻译:
近几年来,四处都遭遇战争。
谁还能在龙山上欢宴,无暇再游彭城。
今天是九日,正好引起我满心的感慨。
我仰天,破帽掉落,失声大笑又自感惊讶。
注释:
- 迩来:近来,最近的时间。
- 罹过兵:遭遇战争。
- 宴龙山:在龙山上聚会,宴饮。
- 游彭城:游玩彭城,指的是一种悠闲的生活。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百感生:百般感慨产生。
- 破帽:破旧的帽子,象征失落。
- 失笑:失声而笑,形容出乎意料的感觉。
典故解析:
- 龙山:在古代诗歌中,龙山常常被用来描绘名山,是聚会的理想场所。
- 彭城:古代著名的城市,现今徐州,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游玩于此。
- 九日:重阳节是传统的秋季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团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表达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的沉思,风格上融合了抒情与叙事。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战乱频繁的时期,作者通过对九日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日安逸生活的怀念和对战乱带来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九日”为引子,开篇便勾勒出近年因战乱而带来的社会动荡与个人苦闷。作者通过“宴龙山”的美好回忆,反衬出眼前的无奈与失落。诗中“谁能宴龙山”一句,流露出对往昔安宁生活的渴望,而“无复游彭城”则进一步突显了生活的改变。
随着节日的到来,本应是团聚欢庆的时刻,作者却因“百感生”而感到愁苦。尤其是最后两句,写出仰天而笑的瞬间,既是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也是对命运的无奈。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动荡岁月中内心的挣扎与反思,富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迩来三五年,处处罹过兵。:近几年来,四处都经历了战争的侵扰,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痛心。
- 谁能宴龙山,无复游彭城。:历史的变迁使得人们失去了欢聚的机会,暗示着生活的困窘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今兹九日至,正尔百感生。:重阳节的到来,激发了作者对往日的感慨,情感愈发浓烈。
- 仰天破帽落,失笑还自惊。:突如其来的情感释放让作者感到意外,破帽象征着生活的困境,笑声中包含着自嘲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 拟人:通过“百感生”赋予感情以生命,使读者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和深切。
- 象征:破帽象征生活的困境,表达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生活变迁的深刻反思,抒发了对往昔安宁生活的怀念,揭示了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山: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和理想的聚会场景。
- 彭城:象征着过去的安逸与快乐。
- 九日:传统节日,象征着团聚与长寿,但在诗中却引发了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迩来三五年”中的“迩来”指的是什么?
A. 近来
B. 远方
C. 昨天
D. 未来
-
诗中提到的“宴龙山”意味着什么?
A. 旅游
B. 聚会
C. 学习
D. 工作
-
“今兹九日至,正尔百感生”中“百感”指的是什么?
A. 开心
B. 愤怒
C. 感慨
D. 忧伤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战乱对生活的影响。
- 陶渊明的《饮酒》: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陈著的《戴帅初九日》:两者都涉及到思乡情,但李白更多的是个人情感,而陈著则结合了社会背景与个人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解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