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5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50:38
《新安吏》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新安道上行走时,听见了点兵的喧哗声。他向新安的官吏询问,县城虽小,是否还有征兵的男子。昨夜发布的征兵帖已经下达,接下来要选拔年轻男子,但这些年轻人个个身材矮小,如何能守住王城呢?那些肥胖的男子都有母亲送行,而瘦弱的男子则孤单伶仃。白水向东流去,青山似乎还在哭泣。不要让眼泪流淌,收起你那纵横的泪水;眼泪流尽后,眼睛只会看到骨头,天地依然无情无义!我军已经攻下相州,日日夜晚盼望可以平定局势。没想到贼寇难以预料,归军后部队星散营聚。就近故垒取粮,训练的士兵依然在京城。挖掘壕沟竟然挖不到水,放牧的马匹也轻松许多。况且王师顺利,抚养政策非常明确。送行时请不要哭得流血,仆射如同父兄。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新安吏》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这一时期社会动乱,人民苦不堪言。诗人通过描绘征兵的情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百姓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对官府的征兵政策表示不满。
《新安吏》通过对当时社会动乱背景下征兵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的开头,以“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引入,描绘出一种紧张的氛围,点兵的声音让人感受到战争的迫近。接着,诗人通过借问新安吏,表现了对征兵政策的不满,尤其是对年轻男性身体条件的质疑,反映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悲凉的情感,似乎整个大自然都在为人间的苦难而哀哭。接下来,诗人劝诫他人不要流泪,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绝望,甚至“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道出了人间苦难的无情和冷漠。
最后诗人在对军队的描写中,虽然表达了对敌人的警惕和对军队现状的无奈,但仍然对王师的顺利和抚养政策表示了一种期望与无奈交织的复杂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无奈的深切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普通百姓命运的关怀与对社会现实的控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无望与对人性冷漠的深切思考。
诗中提到“新安吏”指的是什么?
诗中“白水暮东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诗人对征兵政策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