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崇仙观知足轩

《题崇仙观知足轩》

时间: 2025-05-03 16:53:20

诗句

此性本无一物,涓水亦自圆明。

借问先生足处,轩前月白风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3:20

原文展示:

此性本无一物,涓水亦自圆明。
借问先生足处,轩前月白风清。

白话文翻译:

这本性是无物可言,涓涓细水也能自成明澈。
请问您,先生,您所称的满足在哪里?
轩前的月光清澈,微风徐徐。

注释:

  • 此性:指的是人的本性或内心的真实状态。
  • 无一物:没有任何事物,强调一种空灵的状态。
  • 涓水:细小的水流,象征柔和而清澈。
  • 自圆明:自然而然地明亮清晰,指心灵的明悟。
  • 借问:恭敬地询问。
  • 足处:满足的地方或状态。
  • 轩前:指观景的轩台前面。
  • 月白风清:形容环境清幽,月光明亮,风清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月白风清”常常用来描绘清幽、宁静的自然环境,具有高洁的意象。此类描写与道家哲学紧密相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思想感情,且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崇仙观,是张继先在山水之间对生活、内心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情怀。

诗歌鉴赏:

《题崇仙观知足轩》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思索。首句“此性本无一物”开篇即揭示了人的本性是空无的哲学观念,提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不必执着于物质的追求。接着“涓水亦自圆明”则运用自然意象,表明即便是微小的水流,也能体现出一种清澈明亮的状态,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最后两句“借问先生足处,轩前月白风清”以询问句形式,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洒脱与恬淡的心态。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对于满足的真正理解,具有深邃的哲理和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性本无一物:指人的本性是空无的,强调内心的纯净。
  2. 涓水亦自圆明:细小的水流也能展现明亮的智慧,暗示内心的觉悟。
  3. 借问先生足处:对他人的求教,表现谦虚和对智慧的追求。
  4. 轩前月白风清:描绘静谧的自然环境,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水比作内心的明悟。
  • 对仗:如“月白风清”,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宁静的描写,传达了对内心满足和自我觉悟的追求,强调了简朴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内心的柔和与清晰。
  • :象征纯洁与宁静。
  • :象征自由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此性本无一物”意指什么? a) 物质丰富
    b) 内心空灵
    c) 生活复杂

  2. “借问先生足处”中的“足处”是指什么? a) 满足的地方
    b) 远方的风景
    c) 不知道的事情

  3. 诗中提到的“月白风清”主要描述了什么? a) 噪杂的环境
    b) 清幽的自然
    c) 夜晚的寒冷

答案:

  1. b) 内心空灵
  2. a) 满足的地方
  3. b) 清幽的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张继先的诗更加直白而清晰,王维则更显含蓄和情感深邃。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讨,但各自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道教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生查子 其四 生查子 生查子 生查子 生查子 生查子二首 其二 生查子 其一 盘洲曲 生查子 生查子 其二 星陨 生查子 暮春将半桃花始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码的词语有哪些 骨字旁的字 神工鬼力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业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乌兰夫 铁网珊瑚 頁字旁的字 匪盗 辰字旁的字 河豚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作耍为真 怨声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痴思妄想 富贵显荣 四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