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6:21
将赴南平宿龙门洞
作者: 张先 〔宋代〕
此心常欲老林丘,
去意徘徊夜更留。
万客只贪门外过,
少人知有洞中游。
春来犹见龙孙出,
静里微闻石乳流。
涧水送花通阁底,
寺钟催月落岩头。
暂时清梦生危枕,
明日浓尘拥敝辀。
南是符阳北长举,
所嗟不属古江州。
这颗心常常想要去老林丘,
但出发的念头在夜里徘徊不去。
很多客人只贪图门外的热闹,
却很少有人知道洞中有游乐。
春天来临时仍能见到龙的后代出现,
在静谧中隐约能听到石乳流动的声音。
涧水送花流向阁楼底,
寺庙的钟声催促着月亮落在岩头。
暂时的清梦在危险的枕头上生起,
明天浓厚的尘埃将要拥堵我的车辕。
南方是符阳,北方是长举,
我所惋惜的不属于古老的江州。
张先,字子容,号云溪,宋代词人,生于1070年,卒于1135年,以词著称,尤以婉约派见长,风格细腻柔美,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这首诗写于张先南行途中,前往南平的龙门洞,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宁静追求。
《将赴南平宿龙门洞》是一首充满了感慨与思索的诗作,张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出行前的复杂心情。诗中开头两句“此心常欲老林丘,去意徘徊夜更留”,即表达了对自然幽静之地的向往与内心难以决断的矛盾感受。紧接着,诗人描绘万千游客在门外贪图热闹,却鲜有人知洞中之乐,反映了对浮华世界的冷静观察与思考。
接下来的描写,诗人用“春来犹见龙孙出,静里微闻石乳流”展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传达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在“涧水送花通阁底,寺钟催月落岩头”中,涧水与寺钟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对人生的感慨。
最后几句“暂时清梦生危枕,明日浓尘拥敝辀”则呈现了诗人对明日生活的忧虑,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全诗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张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细腻的情感表现。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以及对自己内心宁静的追寻。通过对比喧嚣与宁静,诗人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中“万客只贪门外过”所表达的意思是:
A. 游客对洞中景色的热爱
B. 游客只追求表面的热闹
C. 游客对自然的向往
D. 游客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春来犹见龙孙出”中的“龙孙”比喻了什么?
A. 春天的希望
B. 古代传说
C. 自然的力量
D. 寺庙的钟声
诗中提到的“浓尘”象征了什么?
A. 宁静的生活
B. 现实生活的烦恼
C. 自然的美好
D. 诗人的理想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深入理解《将赴南平宿龙门洞》这首诗的美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