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2:58
汲水添池活白莲,
十千鬐鬣尽生天。
凡庸不识慈悲意,
自葬江鱼入九泉。
剃发多缘是代耕,
好闻人死恶人生。
祇园说法无高下,
尔辈何劳尚世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环境。诗人提到在鱼池中汲水以滋养白莲,象征着清新和生命的延续。接着,诗中提到“十千鬐鬣尽生天”,暗示着大量的美好事物汇聚,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景象。然而,作者对那些只追求世俗利益而不懂慈悲的人表示失望,认为他们最终只能自取灭亡。剃发的行为与耕作联系在一起,反映出一种对轮回与生死的思考。最后,诗人提到佛教的教义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传播,指责那些仍然沉迷于世俗情感的人。
李绅,字贞,号范阳,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5年。他以乐府诗和五言绝句著称,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冲突的时期,佛教与道教、儒教并存。李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批判和对慈悲思想的推崇,反映了他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李绅的《龟山寺鱼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性反思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开篇的“汲水添池活白莲”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象,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美好。接下来的“十千鬐鬣尽生天”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丰盈与和谐美。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表面美好的景象,而是深刻地指出凡庸者的愚昧与自私。“凡庸不识慈悲意”一句,揭示了那些只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他们往往忽视内心的善良与关怀,最终走向自我毁灭。这里的“自葬江鱼入九泉”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悲剧的结局,警示人们要珍惜生命的真谛与慈悲的意义。
诗的后半部分则借助佛教的思想,提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剃发多缘是代耕”,意味着出家人通过剃发洗净世俗烦恼,追求真理与内心的宁静。而“祇园说法无高下”则强调了佛教教义的平等性,提醒人们放下世俗情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李绅对生命、慈悲与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的批判与对内心慈悲的倡导,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意义与人性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与佛教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慈悲与生命的珍视,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物质,而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中“汲水添池活白莲”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生命的希望
B. 自然的毁灭
C. 人类的贪婪
“凡庸不识慈悲意”中的“慈悲”主要指什么?
A. 个人利益
B. 对他人关怀与怜悯
C. 追求名利
诗中提到的“祇园”代表什么?
A. 自然美
B. 佛教教义的传递
C. 个人的修行
李绅的《龟山寺鱼池》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李绅更侧重于对人性的批判与思考,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反映出唐代诗人对生命的深刻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