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龟山寺鱼池

《龟山寺鱼池》

时间: 2025-04-27 11:52:58

诗句

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千鬐鬣尽生天。

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

剃发多缘是代耕,好闻人死恶人生。

祇园说法无高下,尔辈何劳尚世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2:58

原文展示:

汲水添池活白莲,
十千鬐鬣尽生天。
凡庸不识慈悲意,
自葬江鱼入九泉。
剃发多缘是代耕,
好闻人死恶人生。
祇园说法无高下,
尔辈何劳尚世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环境。诗人提到在鱼池中汲水以滋养白莲,象征着清新和生命的延续。接着,诗中提到“十千鬐鬣尽生天”,暗示着大量的美好事物汇聚,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景象。然而,作者对那些只追求世俗利益而不懂慈悲的人表示失望,认为他们最终只能自取灭亡。剃发的行为与耕作联系在一起,反映出一种对轮回与生死的思考。最后,诗人提到佛教的教义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传播,指责那些仍然沉迷于世俗情感的人。

注释:

  • 汲水:取水,指的是为池塘补充水源。
  • 添池:指添加水分以保持池塘的生机。
  • 白莲:象征纯洁与高尚。
  • 鬐鬣:指美丽的动物,暗指自然的美。
  • 自葬江鱼:暗示愚昧的人因不懂慈悲而最终自我毁灭。
  • 祇园:指佛教的祇园精舍,传说中佛陀讲法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字贞,号范阳,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5年。他以乐府诗和五言绝句著称,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冲突的时期,佛教与道教、儒教并存。李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批判和对慈悲思想的推崇,反映了他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李绅的《龟山寺鱼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性反思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开篇的“汲水添池活白莲”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象,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美好。接下来的“十千鬐鬣尽生天”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丰盈与和谐美。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表面美好的景象,而是深刻地指出凡庸者的愚昧与自私。“凡庸不识慈悲意”一句,揭示了那些只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他们往往忽视内心的善良与关怀,最终走向自我毁灭。这里的“自葬江鱼入九泉”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悲剧的结局,警示人们要珍惜生命的真谛与慈悲的意义。

诗的后半部分则借助佛教的思想,提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剃发多缘是代耕”,意味着出家人通过剃发洗净世俗烦恼,追求真理与内心的宁静。而“祇园说法无高下”则强调了佛教教义的平等性,提醒人们放下世俗情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李绅对生命、慈悲与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汲水添池活白莲:通过取水来滋养池中的白莲,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2. 十千鬐鬣尽生天:大量美好的景象汇聚,表现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3. 凡庸不识慈悲意:批判那些愚钝的人,他们无法理解慈悲的重要性。
  4. 自葬江鱼入九泉:自己选择毁灭,象征最终的悲哀与绝望。
  5. 剃发多缘是代耕:剃发象征出家,代替世俗的耕作,追求内心的平静。
  6. 好闻人死恶人生:批评那些沉迷于世俗的人,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7. 祇园说法无高下:佛教教义的传播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
  8. 尔辈何劳尚世情:质问那些仍然沉迷于世俗情感的人,呼吁要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汲水添池和白莲的意象,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 夸张:如“十千鬐鬣”,强调自然的丰盈与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的批判与对内心慈悲的倡导,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意义与人性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与佛教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慈悲与生命的珍视,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物质,而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莲:象征纯洁与高尚,代表着内心的清净。
  • :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尤其是江鱼的意象,反映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 剃发:象征出家与对世俗的超脱,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 祇园:作为佛教的象征,代表着教义的传播与人性的启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汲水添池活白莲”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生命的希望
    B. 自然的毁灭
    C. 人类的贪婪

  2. “凡庸不识慈悲意”中的“慈悲”主要指什么?
    A. 个人利益
    B. 对他人关怀与怜悯
    C. 追求名利

  3. 诗中提到的“祇园”代表什么?
    A. 自然美
    B. 佛教教义的传递
    C. 个人的修行

答案:

  1. A. 生命的希望
  2. B. 对他人关怀与怜悯
  3. B. 佛教教义的传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绅的《龟山寺鱼池》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李绅更侧重于对人性的批判与思考,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反映出唐代诗人对生命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研究论文与文献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二 总宜园 江城子·一年箫鼓又疏钟 忆秦娥·三月时 西江月·山色低衔小苑 隔浦莲近/隔浦莲近拍 菩萨蛮·玉纤闲捻花间集 鹊桥仙(巧夕) 谒金门 西江月(立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案可查 屮字旁的字 绮罗粉黛 羊毛出在羊身上 禾字旁的字 靠肚 左右开弓 起死回生 私字儿的字 曒然 包含炫的成语 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玉字旁的字 瞬息千里 一字旁的字 包含羌的词语有哪些 桃李月 驿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