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4:43
谒金门•春梦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春愁积。一片角声清急。天上佳期无信息。行云何处觅。静掩流苏帐额。还似见伊颜色。梦破五更风瑟瑟。纸窗凉月白。
春天的愁苦渐渐积聚。耳边只听到急促的角声,仿佛在催促。天上那美好的约定却没有任何消息,不知道我该在何处寻找那漂浮的云彩。静静地掩上流苏帐子,仿佛又看见她的脸庞。梦醒时分,五更的风瑟瑟作响,纸窗外的月光显得格外寒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词中涉及的“佳期”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而“梦破”则常用来表达梦醒后的失落感。整个词作流露出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无奈。
作者介绍:
彭孙遹(约1616年-约1670年),字尚志,号青松,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但因生活多舛,情感经历丰富。他的诗风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细腻的描写。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春梦》创作于清代,正值作者个人生活与社会动荡的时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情感的复杂与无奈。
《谒金门•春梦》是一首充满春日愁绪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开篇“春愁积”即点明了情感的基调,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却让作者充满了愁苦。接着通过“角声清急”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仿佛在等待着某种回应。接下来的“天上佳期无信息”,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焦虑与失落,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静掩流苏帐额”一句,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孤独的氛围,流苏帐子象征着梦境与现实的交汇,而“还似见伊颜色”则表明了对爱人的深切怀念。梦醒时分的“梦破五更风瑟瑟”,则呈现出一场梦的破灭,带来的是更深的孤寂与寒冷,纸窗外的凉月正好映衬了内心的惆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对比,展现了春日中的孤独与思念,令读者感受到深厚的情感共鸣。彭孙遹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场景,突显了词人的细腻心思与深刻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日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以及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孤独感。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爱情时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爱情的深切思念。
诗词测试:
诗中“春愁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愁苦
C. 欢乐
D. 感恩
“天上佳期无信息”中的“佳期”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天气
B. 与爱人相会的日子
C. 春天的到来
D. 旅行的计划
“梦破五更风瑟瑟”中的“五更”指的是几点钟?
A. 四点
B. 五点
C. 六点
D. 七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上述的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表达相似情感时所采用的不同手法与风格,反映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提供了更深入的诗词理解和背景资料,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