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53
原文展示
青衣挥箑卧藤床,翠袖携壶过酒浆。蝟腹出波烹芡实,褭足和露擘莲房。相呼时入鸡豚社,独坐曾无雁鹜行。便是赤城真隐吏,不须刘阮更相将。
白话文翻译
我穿着青衣,挥动着扇子,躺在藤床上,美丽的女子携带着酒壶,为我斟酒。我像刺猬一样,从水中取出芡实来烹饪,又像纤细的足踝,轻轻地剥开带着露水的莲蓬。有时与朋友们一起欢聚在乡村的宴会上,有时独自静坐,没有烦扰。我就像是赤城山中的真正隐士,不需要像刘阮那样再去寻找仙境。
注释
- 青衣:古代平民的服装,这里指作者自己的穿着。
- 挥箑:挥动扇子。
- 藤床:用藤条编织的床。
- 翠袖:指美丽的女子。
- 蝟腹出波:比喻从水中取出东西,如刺猬从水中取食。
- 芡实: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可食用。
- 褭足:形容动作轻盈。
- 擘莲房:剥开莲蓬。
- 鸡豚社:指乡村的宴会。
- 雁鹜行:比喻烦扰或纷乱的事务。
- 赤城:山名,传说中的仙境。
- 刘阮:指刘晨和阮肇,传说中寻找仙境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追求隐逸生活的文人,喜欢田园生活,诗风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夏日隐居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简朴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隐居的宁静生活。首联以“青衣挥箑卧藤床”开篇,展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姿态。颔联和颈联通过“蝟腹出波烹芡实”和“褭足和露擘莲房”等生动形象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尾联“便是赤城真隐吏,不须刘阮更相将”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坚定态度,认为真正的隐士不需要去寻找仙境,自己就是赤城山中的隐士。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衣挥箑卧藤床:描绘了作者夏日悠闲的姿态,穿着青衣,挥动扇子,躺在藤床上。
- 翠袖携壶过酒浆:美丽的女子携带着酒壶,为作者斟酒,增添了诗意。
- 蝟腹出波烹芡实:比喻从水中取出芡实来烹饪,形象生动。
- 褭足和露擘莲房:形容动作轻盈,剥开带着露水的莲蓬,富有田园情趣。
- 相呼时入鸡豚社:有时与朋友们一起欢聚在乡村的宴会上,展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 独坐曾无雁鹜行:有时独自静坐,没有烦扰,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
- 便是赤城真隐吏:认为自己就是赤城山中的真正隐士,不需要去寻找仙境。
- 不须刘阮更相将:不需要像刘阮那样再去寻找仙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坚定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蝟腹出波烹芡实”和“褭足和露擘莲房”中的比喻,形象生动。
- 对仗:如“青衣挥箑卧藤床”与“翠袖携壶过酒浆”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真正的隐士不需要去寻找仙境,自己就是赤城山中的隐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衣:象征简朴的生活。
- 挥箑:象征夏日悠闲的姿态。
- 藤床:象征田园生活的舒适。
- 翠袖:象征美丽的女子,增添诗意。
- 蝟腹出波:象征从水中取出东西,如刺猬从水中取食。
- 芡实:象征田园生活的乐趣。
- 褭足:象征动作轻盈。
- 擘莲房:象征田园情趣。
- 鸡豚社:象征乡村的宴会。
- 雁鹜行:象征烦扰或纷乱的事务。
- 赤城:象征仙境。
- 刘阮:象征寻找仙境的人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衣挥箑卧藤床”中的“挥箑”指的是什么?
A. 挥动扇子
B. 挥动手臂
C. 挥动衣袖
D. 挥动藤条
-
诗中“蝟腹出波烹芡实”中的“芡实”是什么?
A. 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
B. 一种鱼类
C. 一种鸟类
D. 一种昆虫
-
诗中“便是赤城真隐吏”中的“赤城”指的是什么?
A. 山名
B. 地名
C. 人名
D. 物名
-
诗中“不须刘阮更相将”中的“刘阮”指的是谁?
A. 刘晨和阮肇
B. 刘禹锡和阮籍
C. 刘伶和阮咸
D. 刘向和阮瑀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美丽。
诗词对比:
- 姜特立的《夏日奉天台祠禄》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隐逸生活的追求,但姜特立的诗更加注重细节的描绘,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与姜特立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姜特立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