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山堂二首 其二

《如山堂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30 16:59:12

诗句

时时缓步到如山,松竹风过绕懦弦。

此是老人消日处,客来须饮去须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9:12

原文展示:

如山堂二首 其二 姜特立 〔宋代〕

时时缓步到如山, 松竹风过绕懦弦。 此是老人消日处, 客来须饮去须眠。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慢慢地走到如山堂, 松竹间风吹过,仿佛绕着懦弱的琴弦。 这里是我老人消磨时光的地方, 客人来了,我们饮酒,客人离去,我便入睡。

注释:

  • 如山堂:诗中提到的地点,可能是作者常去的一个地方,具有一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
  • 懦弦:指琴弦松弛,这里比喻风声柔和。
  • 消日:消磨时光,度过日子。
  • 须饮去须眠:客人来时饮酒,客人去后则睡觉,形容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是宋代诗人,其生平资料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生活在一个相对宁静的环境中,喜欢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作品多表现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如山堂的日常生活,通过松竹、风声等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如山堂的宁静生活。诗中“时时缓步到如山”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如山堂的喜爱和频繁的到访,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悠闲的生活节奏。“松竹风过绕懦弦”则通过比喻,将风声比作绕着懦弱的琴弦,形象地描绘了风声的柔和与松竹的静谧。后两句“此是老人消日处,客来须饮去须眠”直接点明了如山堂是作者消磨时光的地方,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待客的热情和生活的自在。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时时缓步到如山”:表达了作者对如山堂的喜爱,以及他悠闲的步伐和频繁的到访。
  • 第二句“松竹风过绕懦弦”:通过比喻,将风声比作绕着懦弱的琴弦,形象地描绘了风声的柔和与松竹的静谧。
  • 第三句“此是老人消日处”:直接点明了如山堂是作者消磨时光的地方。
  • 第四句“客来须饮去须眠”:展现了作者待客的热情和生活的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松竹风过绕懦弦”中,将风声比作绕着懦弱的琴弦,形象生动。
  • 对仗:“客来须饮去须眠”中,“客来”与“去”,“须饮”与“须眠”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描绘如山堂的自然环境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作者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如山堂:作为诗中的主要地点,象征着宁静和安逸。
  • 松竹: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同时也增添了诗中的自然气息。
  • 风:通过比喻,风声被赋予了柔和的特质,增强了诗中的宁静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如山堂”是作者的什么地方? A. 工作的地方 B. 消磨时光的地方 C. 学习的地方 D. 居住的地方

  2. “松竹风过绕懦弦”中的“懦弦”比喻什么? A. 风声的强烈 B. 风声的柔和 C. 琴声的悠扬 D. 琴声的低沉

  3. 诗的最后一句“客来须饮去须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 B. 悠闲 C. 忧郁 D. 焦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宁静的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姜特立诗歌的时代特色。

相关查询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种白蘘荷 李西川荐琴石 界围岩水帘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赠江华长老 新植海石榴 植灵寿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独行独断 如火燎原 桂馥兰馨 耳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包含仙的成语 名识 辇跸 酉字旁的字 号天叫屈 避人 史册 日出而作 宝盖头的字 慌开头的成语 革字旁的字 一曲阳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