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26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黄头郎,捞拢之后却不再回来。
南边水岸的芙蓉花影,愁苦地垂下红色的花瓣。
水面上荡漾着湘娥的佩饰,竹林中传来露水在月光下的啼鸣。
玉瑟在青门前调音,石头上的云雾湿润了黄葛树。
沙滩上蘼芜花已经在秋风中悄然开放。
真希望能捧着扫罗香,香气扑面而来,像鸳鸯一样热烈。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个性与作品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充满奇幻色彩,情感丰富,涉及的题材多样,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一。
《黄头郎》写于李贺早年,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
《黄头郎》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意象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青春的追忆。诗中“黄头郎”作为开篇,立刻引发了读者的好奇,象征着青春的无奈与流逝。随后,诗人通过“南浦芙蓉影”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孤独的氛围。芙蓉花的“愁红”与“独自垂”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忧伤。
后面的意象如“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增强了诗中的音乐感和视觉美感,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的境界。尤其是“玉瑟调青门”的乐器描写,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而“秋风已先发”的描写则寓意着时间的无情,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
整首诗在细腻的感情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这种对比,正是李贺诗歌魅力所在。
整首诗表达了李贺对青春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中,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
“黄头郎”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南浦”指的是哪个地方?
“秋风已先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