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雷峰

《雷峰》

时间: 2025-05-06 12:39:47

诗句

五极浮屠透泬寥,黄皮园上梵坊遥。

当时雷就家曾弃,前代皇妃迹已销。

铃带水风传古衕,灯分山月照长桥。

根基自广云层减,拥肿难供画笔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2:39:47

原文展示

雷峰
董嗣杲 〔宋代〕
五极浮屠透泬寥,
黄皮园上梵坊遥。
当时雷就家曾弃,
前代皇妃迹已销。
铃带水风传古衕,
灯分山月照长桥。
根基自广云层减,
拥肿难供画笔描。

白话文翻译

五极的浮屠透过辽阔的天空,
黄皮树园上,遥远的梵音庙宇。
曾几何时,雷峰是家族遗弃之地,
往日的皇妃踪迹已然消失。
铃声随着水风传来,古老的通道在耳边回响,
灯光将山月的光辉映照在长桥上。
根基在不断扩展,云层却逐渐减少,
这庞大的身躯难以用画笔描绘。

注释

  • 五极浮屠:指的是五个极点的佛塔,象征灵修与宗教的高度。
  • 泬寥:广阔而空旷的意思,形容天空的辽阔。
  • 黄皮园:指一种果树,可能是象征着丰饶与期待。
  • 梵坊:佛教寺庙,寓意宗教的宁静与庄严。
  • 雷就家:可能为“雷峰”之意,指此地曾为人居住之所。
  • 前代皇妃:指的是历史上某位皇妃,其踪迹已被时间抹去。
  • 铃带水风:铃声伴随着水边的微风,形成了一种悠远的感觉。
  • 古衕:古老的小巷,代表历史的积淀。
  • 灯分山月:灯光照耀下的月光与山影交融,形成了美丽的景象。
  • 根基自广,云层减:意指事物的基础不断扩展,然而时间的流逝使得昔日的繁华逐渐消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仲明,号子升,宋代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以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为主,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通过细腻的描绘反映出对世事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雷峰》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许多诗人开始关注自然与宗教的交融。雷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景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诗人在此地写下此诗,意在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歌鉴赏

《雷峰》是一首以景抒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雷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和对生命的感慨。开篇以“五极浮屠透泬寥”描绘出广袤的天空与高耸的佛塔,展现出一种庄严而宏伟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接着,诗人转而描绘黄皮园上的梵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宗教氛围。诗中提到“当时雷就家曾弃”,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人们的离去,皇妃的踪迹已然消失,令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铃声与水风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灯分山月照长桥”则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灯光与月光的交相辉映,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最后,诗人以“根基自广云层减”总结,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极浮屠透泬寥:描绘了高耸的佛塔在辽阔天空中的壮丽景象,表现出一种宗教的宏伟与庄严。
  2. 黄皮园上梵坊遥:展示了黄皮树园中远处的梵音庙宇,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3. 当时雷就家曾弃:提到雷峰曾是人们栖息之地,但如今已被遗弃,反映出历史的变迁。
  4. 前代皇妃迹已销:暗示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
  5. 铃带水风传古衕:铃声伴随着水风传来,古老的小巷在耳边回响,象征着历史的延续。
  6. 灯分山月照长桥:灯光与月光交辉映照,展现出美丽的自然景观。
  7. 根基自广云层减:表示事物的基础在不断拓展,而昔日的繁华逐渐消失,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浮屠与天空的辽阔进行比较,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铃带水风”、“灯分山月”,形成了和谐的音韵,使诗作更具韵律感。
  • 象征:历史的遗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传达出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深邃而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屠:象征宗教的高度与精神的追求。
  • 黄皮园:象征自然的丰饶与生机。
  • 梵坊:代表宁静的宗教氛围。
  • 铃声与水风:象征悠远的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灯光与月光:象征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黄皮园”主要指的是哪种景象?

    • A. 自然的丰饶
    • B. 寂静的宗教
    • C. 历史的遗迹
    • D. 人事的变迁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铃带水风传古衕”,表现了_____的意境。

  3.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写雷峰的景象,传达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对/错)

答案

  1. A
  2. 悠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夜泊牛津》 叶绍翁
  • 《庐山谣》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描写高山的雄伟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
  • 《夜泊牛津》: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思索,展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编者:某某〕
  • 《古诗词鉴赏》 〔作者:某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作者:某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幽居即事八首 寄王彦博 闺怨二首 孝显追送至沙溪书所见以别 宿龙须山 独步寺前待斯远不至 初八日微雨明日犹有赐意作两绝句 其二 到家寄季承二首 晚行见梅 雨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荒渺不经 香楠 林觉民 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性烈如火 包含隳的词语有哪些 气凌霄汉 邑字旁的字 美人香草 黄卷幼妇 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半导体光 山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心腹之病 乚字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肃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