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2:3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2:39:47
雷峰
董嗣杲 〔宋代〕
五极浮屠透泬寥,
黄皮园上梵坊遥。
当时雷就家曾弃,
前代皇妃迹已销。
铃带水风传古衕,
灯分山月照长桥。
根基自广云层减,
拥肿难供画笔描。
五极的浮屠透过辽阔的天空,
黄皮树园上,遥远的梵音庙宇。
曾几何时,雷峰是家族遗弃之地,
往日的皇妃踪迹已然消失。
铃声随着水风传来,古老的通道在耳边回响,
灯光将山月的光辉映照在长桥上。
根基在不断扩展,云层却逐渐减少,
这庞大的身躯难以用画笔描绘。
董嗣杲,字仲明,号子升,宋代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以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为主,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通过细腻的描绘反映出对世事的思考和感悟。
《雷峰》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许多诗人开始关注自然与宗教的交融。雷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景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诗人在此地写下此诗,意在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雷峰》是一首以景抒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雷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和对生命的感慨。开篇以“五极浮屠透泬寥”描绘出广袤的天空与高耸的佛塔,展现出一种庄严而宏伟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接着,诗人转而描绘黄皮园上的梵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宗教氛围。诗中提到“当时雷就家曾弃”,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人们的离去,皇妃的踪迹已然消失,令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铃声与水风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灯分山月照长桥”则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灯光与月光的交相辉映,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最后,诗人以“根基自广云层减”总结,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传达出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深邃而丰富。
选择题:诗中提到“黄皮园”主要指的是哪种景象?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铃带水风传古衕”,表现了_____的意境。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写雷峰的景象,传达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