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下第再过崔邵池阳居

《下第再过崔邵池阳居》

时间: 2025-04-26 06:43:07

诗句

岂无故乡路,路远未成归。

关内相知少,海边来信稀。

离云空石穴,芳草偃郊扉。

谢子一留宿,此心聊息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3:07

原文展示:

岂无故乡路,路远未成归。
关内相知少,海边来信稀。
离云空石穴,芳草偃郊扉。
谢子一留宿,此心聊息机。

白话文翻译:

这世上难道没有回乡的路吗?可是路途遥远,我还未能回去。
在关内的朋友少之又少,而从海边寄来的信也非常稀少。
云雾离我很远,空旷的石洞里,芳草萋萋,把我的门口遮住。
谢子在这里停留一晚,我的心情也稍稍得以平静。

注释:

  • 岂无:难道没有。
  • 故乡:家乡。
  • 路远未成归:路途遥远,未能回去。
  • 关内:指的是靠近京城的地方。
  • 相知少:交情深厚的朋友少。
  • 海边来信稀:来自海边的信件很少。
  • 离云空石穴:远离云层的空旷石洞。
  • 芳草偃郊扉:芳香的草在门前轻轻趴卧。
  • 谢子:谢子,诗中提到的人,可能是朋友名。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芳草”可以联想到古诗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生机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约公元700年-约公元760年),唐代诗人,字子临,号无倦。马戴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离愁为题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马戴在外游历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谊的珍惜,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不安。

诗歌鉴赏:

《下第再过崔邵池阳居》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在外游历、身处异乡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以“岂无故乡路”发问,表面上是在反问,实际上却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接着,诗人描述了在关内的朋友稀少,以及来自海边的信件也很少,增强了他孤独的感受。诗中提到“离云空石穴”,展现了诗人身处的环境,空旷而寂寞,进一步映衬出他的心情。最后一句“谢子一留宿”则转向温暖的友谊,尽管身处异乡,但有朋友的陪伴,心中得以稍稍平静,给人以慰藉。

整首诗用语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和友情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希望。尤其是“此心聊息机”的结尾,既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也透出了一丝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岂无故乡路:反问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2. 路远未成归:强调归乡的不可达性。
  3. 关内相知少:交友不易,孤单感加重。
  4. 海边来信稀:信件的稀少,让人感到更加孤独。
  5. 离云空石穴:描绘环境,表现孤独与空旷。
  6. 芳草偃郊扉:环境虽美,却也没有人陪伴。
  7. 谢子一留宿:朋友的来访带来一丝温暖。
  8. 此心聊息机:在朋友的陪伴中,心情得到了一丝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岂无故乡路,路远未成归”,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如“芳草偃郊扉”,形象化地表现了自然环境与心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表现了游子的愁苦与对生活的反思,深刻揭示了人们在异乡的孤独与渴望归属的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乡:象征着归属与温暖。
  • :代表着人生的旅程与归途。
  • 云、石:象征孤独与空旷的环境。
  • 芳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马戴的字是什么? a) 子临
    b) 无倦
    c) 崔邵

  2. 诗中提到来自海边的信件是怎样的? a) 很多
    b) 稀少
    c) 不存在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宁静
    c) 忧伤

答案:

  1. a) 子临
  2. b) 稀少
  3.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马戴 vs. 王之涣:两位诗人在表达思乡情感时,马戴更侧重于个人孤独感,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来反衬思乡之情的深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送柴谏议之任河中 献仆射相公 量移自解 滁州官舍 幕次闲吟 留别仲咸 东邻竹 幕次闲吟 畲田词 和庐州通判李学士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量如江海 诱射 折文旁的字 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穷夕 挥剑成河 腹围 倍殊 丿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鞭辟入里 翻来覆去 力字旁的字 危峦 绵里薄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