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32
早发故园
作者: 马戴 〔唐代〕
语别在中夜,登车离故乡。
曙钟寒出岳,残月迥凝霜。
风柳条多折,沙云气尽黄。
行逢海西雁,零落不成行。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夜晚告别故乡,清晨出发的情景。诗中表达了离别的忧伤和对故乡的思念。作者在清晨的钟声中,感受到寒冷的气息,看到残月在霜气中孤独地悬挂。风吹动柳条,仿佛随时都要折断,沙尘弥漫,天色显得昏黄。在路途中,偶遇西飞的雁群,零散不成行,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的惆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海西雁”可能暗指雁的迁徙,象征着离别和归途的渴望,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生的无常。
作者介绍:
马戴,字季良,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18年,卒于公元785年。他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与人生哲理,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马戴离开故乡的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依恋与离别的愁苦,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细腻关注。
《早发故园》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离别诗,开篇即以“语别在中夜”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沉重的氛围。诗中通过清晨的钟声、残月和寒霜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即将踏上的旅途的忧虑。尤其“风柳条多折”,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着离别的脆弱与无奈。最后一句“行逢海西雁,零落不成行”,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助感,正如西去的雁群,虽然有归途,却又不知何时能再聚。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渗透出浓厚的乡愁与离别的悲伤,展示了唐代诗人对于情感与自然的独特把握,给人以深刻的共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离别时的惆怅,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残月”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亲情的温暖
C. 对故乡的思念
D. 自然的美丽
“风柳条多折”中的“柳条”象征什么?
A. 雁群
B. 离别的脆弱
C. 故乡
D. 旅途的艰难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诗人的生活
C. 离别与思乡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