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3:08
柳絮已将春去远,攀条弄芳畏晼晚。
忧患众兮欢乐鲜,一去可怜终不返。
日夕思归不得归,山川满目泪沾衣。
罼圭苑里西风起,叹息人间万事非。
柳絮已经将春天远远地带走,我在柳条上攀援嬉戏,却又畏惧天色渐晚。
忧患的事情多,而快乐的事情少,一旦离去可怜就再也无法返回。
日日夜夜思念家乡却无法归去,山川满目尽是泪水沾湿衣衫。
在罼圭苑里西风吹起,感叹世间万事都是如此不如意。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以推行新法而著称,文学上则以诗、文、散文等多种形式见长,尤其在诗词上有着深厚的造诣。
《胡笳十八拍》是王安石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忧伤与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在经历政治风波后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开头以“柳絮已将春去远”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离去,象征着人生中美好时光的逝去。诗人通过“攀条弄芳畏晼晚”表现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无奈,似乎在告诫自己抓住时光的珍贵。接下来,诗人用“忧患众兮欢乐鲜”表明了生活中的苦涩与欢乐的稀缺,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悲观情绪。
“日夕思归不得归”则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以及无力回归的悲伤。最后一句“叹息人间万事非”是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尽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春天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深沉,意蕴丰富,反映了王安石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
诗中“柳絮”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春天的离去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丰收
“忧患众兮欢乐鲜”中的“众”和“鲜”分别是指什么?
A. 多和少
B. 大和小
C. 好和坏
D. 远和近
诗中提到的“罼圭苑”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处园林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品
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安石更强调世事无常的感慨,而李白则突出对家乡的直接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差异,但都传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