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0:13
清平乐 画舫
作者: 赵尊岳
眼波横处。欲挽东流住。
偏自横塘西向去。
三十六峰无主。
夜晴花底流莺。
骊歌掩抑瑶觥。
强识欢娱片霎,一窗灯火通明。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作者站在画舫上,看到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要将东流之水挽住,但这水却偏偏向西流去。三十六座山峰似乎无人管理,显得清静而无主。夜晚晴朗,花底下的黄莺在欢快地歌唱,骊歌(即美妙的歌曲)掩盖了瑶觥(美酒器具)的轻声细语。尽管欢娱只有片刻,但窗外灯火通明,显得格外热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骊歌”和“瑶觥”均为古代宴饮场景中的典型元素,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赵尊岳,近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而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清平乐 画舫》创作于一个特定的社交场合,可能是在一次游船的聚会中,反映了作者在欢快气氛中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与珍惜。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性的表达,展现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场景。开头两句以“眼波横处”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画舫的美景之中,水波粼粼,仿佛一幅动人的画卷。接下来的“欲挽东流住”则透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令人感受到时光的珍贵与易逝。
“偏自横塘西向去”一句,展示了自然的流动与变化,似乎在提醒人们,无论如何努力,时间依旧会向前流去。三十六峰的描绘,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进一步增强了夜的清幽与深远。
而“夜晴花底流莺”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黄莺的歌声与夜空的星辰交相辉映,形成和谐的美丽画面。最后几句通过“骊歌掩抑瑶觥”描绘了欢乐的氛围,尽管欢娱时光短暂,但“灯火通明”的场景让人倍感温暖与热闹。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与人文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欢乐时光的珍惜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眼波横处”中的“眼波”指的是什么?
a) 眼睛的波动
b) 水面的波光
c) 心情的波动
“欲挽东流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忧伤
“三十六峰无主”中的“无主”是什么意思?
a) 没有人管理
b) 没有人居住
c) 没有人欣赏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