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清平乐 玉泉山寺

《清平乐 玉泉山寺》

时间: 2025-05-07 22:03:12

诗句

石桥烟树。

几道风泉注。

湿尽春沙愁马度。

山路原来无雨。

夕阳一片香台,小亭东有门开。

纵使昏鸦百过,何妨倚杖徘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3:12

原文展示:

石桥烟树。几道风泉注。湿尽春沙愁马度。山路原来无雨。夕阳一片香台,小亭东有门开。纵使昏鸦百过,何妨倚杖徘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玉泉山寺的美丽景色:石桥旁的烟雾缭绕,几道风泉流淌而下,湿润了春天的沙土,让人感到马儿的愁苦。山路上似乎并没有雨水,夕阳照耀下的香台显得格外美丽,小亭子东边有一扇门开着。即便是昏鸦飞过百次,我又何妨倚杖徘徊于此呢?

注释:

  • 石桥:泛指用石头砌成的桥,象征坚固与宁静。
  • 烟树:形容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加了诗的朦胧感。
  • 风泉:自然泉水在风中流淌的景象,传达出生机盎然的气息。
  • 湿尽春沙愁马度:春天的沙地因湿润而变得沉重,使得马儿感到愁苦。
  • 香台:可能是寺庙中供奉香火的地方,具有宗教意味。
  • 昏鸦:黄昏时飞回巢中的乌鸦,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擅长描写山水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沈岸登游览玉泉山寺时,借景抒怀,以山水为背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

诗歌鉴赏:

《清平乐 玉泉山寺》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心境结合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玉泉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诗的开头“石桥烟树”就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烟雾缭绕的树木使人感到一种神秘与宁静。接着“几道风泉注”展现了自然的生机,泉水流淌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山间的故事。

“湿尽春沙愁马度”一句则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色结合,春天的湿沙使马儿感到沉重,隐喻了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困境。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他内心的忧伤和对自由的渴望。接下来的“山路原来无雨”则表达了一种平静的心态,尽管外界环境并不如意,但内心仍能保持宁静。

在夕阳的映照下,“夕阳一片香台”描绘了美丽的黄昏,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小亭东的开门,似乎暗示着一种开放的心态,愿意与自然亲密接触。最后一句“纵使昏鸦百过,何妨倚杖徘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的烦恼与困扰,但他仍然愿意在这美丽的环境中静静徘徊,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情怀与对生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桥烟树:石桥与烟树构成了一个宁静的画面,象征稳定与自然的和谐。
  2. 几道风泉注:描绘了风中流淌的泉水,传递出生机与动态之美。
  3. 湿尽春沙愁马度:湿沙带给马儿的困扰,隐喻生活的艰难。
  4. 山路原来无雨:山路的干燥与宁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5. 夕阳一片香台:夕阳的美景与香火的气息交织,营造出一种神圣与美好的氛围。
  6. 小亭东有门开:象征着开放与接纳,表达了诗人的心态。
  7. 纵使昏鸦百过:即便生活中有许多烦恼,依然愿意享受此刻的宁静。
  8. 何妨倚杖徘徊:表达了一种洒脱的心态,诗人愿意在此静待时光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湿尽春沙愁马度”将马儿的感受比作对生活的困惑。
  • 拟人:如“昏鸦百过”,让乌鸦更具生动的形象。
  • 对仗:在“石桥烟树”和“几道风泉注”中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哲思,以及在纷扰生活中寻求宁静的心态,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桥:象征坚固与宁静,连接人与自然。
  • 烟树:传达一种神秘、朦胧的自然气息。
  • 风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流动。
  • 春沙:代表着生命的重负与烦恼。
  • 夕阳:象征美好与宁静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桥”主要象征什么?

    • A. 坚固与宁静
    • B. 流动与变化
    • C. 美好与和谐
  2. “湿尽春沙愁马度”中的“马”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生活的困扰
    • C. 快乐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

    • A. 忧伤
    • B. 洒脱
    • C. 勇敢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沈岸登的《清平乐 玉泉山寺》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沈岸登更侧重于心境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
  • 《沈岸登生平与作品分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前出塞九首 其七 寄常徵君 发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归燕 柳司马至 卜居 送司马入京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忆弟二首(时归在南陆浑庄) 舟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止渴饮鸩 夷毁 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包含龄的词语有哪些 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垂世不朽 三尸暴跳,七窍生烟 乛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高节清风 辩断 風字旁的字 豪门巨室 知心知意 赀力 倚草附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