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3:12
石桥烟树。几道风泉注。湿尽春沙愁马度。山路原来无雨。夕阳一片香台,小亭东有门开。纵使昏鸦百过,何妨倚杖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玉泉山寺的美丽景色:石桥旁的烟雾缭绕,几道风泉流淌而下,湿润了春天的沙土,让人感到马儿的愁苦。山路上似乎并没有雨水,夕阳照耀下的香台显得格外美丽,小亭子东边有一扇门开着。即便是昏鸦飞过百次,我又何妨倚杖徘徊于此呢?
沈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擅长描写山水与人文的和谐。
本诗写于沈岸登游览玉泉山寺时,借景抒怀,以山水为背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
《清平乐 玉泉山寺》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心境结合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玉泉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诗的开头“石桥烟树”就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烟雾缭绕的树木使人感到一种神秘与宁静。接着“几道风泉注”展现了自然的生机,泉水流淌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山间的故事。
“湿尽春沙愁马度”一句则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色结合,春天的湿沙使马儿感到沉重,隐喻了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困境。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他内心的忧伤和对自由的渴望。接下来的“山路原来无雨”则表达了一种平静的心态,尽管外界环境并不如意,但内心仍能保持宁静。
在夕阳的映照下,“夕阳一片香台”描绘了美丽的黄昏,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小亭东的开门,似乎暗示着一种开放的心态,愿意与自然亲密接触。最后一句“纵使昏鸦百过,何妨倚杖徘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的烦恼与困扰,但他仍然愿意在这美丽的环境中静静徘徊,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情怀与对生活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哲思,以及在纷扰生活中寻求宁静的心态,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石桥”主要象征什么?
“湿尽春沙愁马度”中的“马”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