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17
清平乐 其九
作者:吴湖帆 〔清代〕
伊人何处。几度来还去。
那日马蹄芳草路。惹起寸心万绪。
画楼绣户斜开。待携明月重来。
黛影双修翠柳,脂痕一点红梅。
全诗翻译:
在何处可以找到那位伊人呢?她几度来过又离去。
那天骑马走过芳草的路,引发了我心中无尽的思绪。
画楼和绣户斜开着,期盼着她能再带着明月回来。
黛眉映衬着翠柳,红梅上留有一点脂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期待;诗中“明月”象征团圆与美好。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1968),清代著名画家和诗人,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吴湖帆的《清平乐 其九》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开头以“伊人何处”发问,直接引出对爱的渴望,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追寻。接着,诗人回忆起与伊人相遇的情景,那日骑马经过芳草路,仿佛一切都在重现,芳草的芬芳和马蹄声在心中荡漾,勾起了无数的思绪。
“画楼绣户斜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似乎在等待着伊人的归来。这种期待与思念交织,形成了诗歌的情感高潮。最后的“黛影双修翠柳,脂痕一点红梅”,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伊人的优雅与美丽,黛眉与红梅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
整首诗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了对爱情的追忆和期待,展现了吴湖帆温柔细腻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伊人”指的是:
A. 一位朋友
B. 心中所爱的人
C. 亲人
D. 自己
“那日马蹄芳草路”中的“芳草”象征着:
A. 友情
B. 幸福
C. 爱情
D. 青春
“脂痕一点红梅”中的“脂痕”暗示:
A. 亲密的关系
B. 伤感的回忆
C. 快乐的时光
D. 失落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更具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水调歌头》则通过豪放的笔调展现了对人事的哲理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