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5:12
频年海内阅炎凉,剩得风前两鬓霜。 有子随身何在少,无人话夜每嫌长。 醉中好句吟偏苦,梦里馀生遣尚忙。 独向关东巡礼去,可无歌哭纪沧桑。
这几年在世间经历了许多冷暖变化,只有风前的两鬓已然斑白。 身边有孩子的时候总是年轻,现在身边却没有人,夜晚总觉得时间漫长。 在酒中吟诵的好句子反而让人感到痛苦,梦中的余生也依旧忙碌。 我独自前往关东去巡礼,是否可以不再有歌声与哭泣来纪念这沧桑的岁月?
作者介绍:罗元贞(约1866-1939),字子威,号梦阮,近代诗人,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作者经历过多次历史变迁,情感上感到孤独与无奈,诗中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过山海关》通过个人的生活感受,反映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开篇以“频年海内阅炎凉”引入,勾勒出诗人经历的世事变迁,直指人情冷暖。这种对生活的观察不仅是表面的感受,更是内心深处的沉思。接下来的“有子随身何在少”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子女的缺失让他倍感孤寂,夜晚的漫长只加重了这种情感的沉重。
中间两句“醉中好句吟偏苦,梦里馀生遣尚忙”则表达了诗人在醉酒中对美好词句的追求,却又感到无尽的苦涩,似乎美好也伴随着痛苦。而梦中仍然忙碌的生活,揭示出即使在梦中也无法逃避现实的束缚。
最后两句“独向关东巡礼去,可无歌哭纪沧桑”表达了诗人孤身前往关东的想法,似乎是在寻找一种解脱,但又对歌声与泪水的交织感到无奈。这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鬓霜”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诗人感到“无人话夜每嫌长”的原因是? A. 夜晚太短 B. 孤独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伤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过山海关》与杜甫的《登高》进行比较,二者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罗元贞则更侧重个人的情感体验。